快报道
百度造车,只为AI?
十余年里,国内同行驰骋互联网,百度在默默奔向自己的星辰大海。
作者:少言
来源:GPLP犀牛财经(ID:gplpcn)
2021年1月11日,百度造车开始在市场上广泛流传。
在新能源汽车潮流之下,AI+新能源汽车能否为百度重启辉煌?
集度汽车登场
在百度一心造车的决心之下,集度汽车开始闪亮登场。
2021年3月2日,天眼查app显示,由百度和吉利合资筹建的集度汽车成立,百度旗下的达孜县百瑞翔创业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持股55%,吉利旗下的上海华普汽车有限公司持股45%。集度汽车主要人员中,5名董事中4位来自百度,1位来自吉利。
从人员配比和持股比例来看,显而易见,百度是集度汽车的主导者。据百度百科搜索结果,集度汽车是百度和吉利基于吉利最新研发的全球领先纯电动架构——浩瀚SEA智能进化体验架构,在智能汽车制造相关领域展开紧密合作,共同打造的下一代智能汽车。
百度作为互联网科技公司,吉利作为国产汽车厂商,二者合作被称为强强联合,因此二者一合作就引发了市场的重点关注——当前市场上,凡是和新能源汽车相关,都会迅速引起资本关注。不久前,小米被曝要造车,港股市值猛涨500亿。尽管最后澄清是一个乌龙,但也看出资本对新能源汽车车的疯狂程度。
百度也同样如此,自从百度2021年1月11日宣布造车至3月4日,百度的股价区间涨幅为92.24%,市值增至947.51亿美元。
然而,集度汽车最终能够成功吗?
这就需要看百度的合作伙伴吉利汽车的支持程度及意愿了。
客观来说,吉利汽车作为合作的另一方,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渴望程度不比百度低。
对于汽车,吉利汽车创始人李书福有自己的追求,无论是他当年破釜沉舟收购沃尔沃,还是后来又成为奔驰母公司戴姆勒的最大股东,李书福的愿望是让中国汽车跑在全世界的公路上。
如今,新能源赛道竞争激烈,吉利看到自身短板,此时若还想靠收购来补充业务板块,恐怕没有几人愿意卖身吉利了。
因此,就造新能车来讲,吉利汽车和百度合作对吉利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集度汽车身上,李书福之需要付出是制造能力就可以了,而其他智能技术方面则由百度来负责,而这个,则是当前新能源汽车的核心,即便吉利汽车能耗资180亿元打造了浩瀚SEA智能进化体验架构,并于2020年9月发布,目前,基于浩瀚架构的汽车有超过7个品牌,总计超过 16 款新车型启动研发,然而,相比较百度多年的技术积累,这个架构依旧需要完善,如今,百度的加入则让该架构的品牌阵营更加丰富,吉利也可以为以后的汽车生产模式提供案例。
相较造车前的虚张声势,汽车能够量产才是投资者和社会关注的重中之重。
那么,我们什么时候可以看到集度汽车能够真正落地呢?
目前来说,集度汽车刚刚成立,甚至关于新车的PPT还没看到。不过,在2021年2月18日的百度Q4财报电话会议上,李彦宏曾透露,百度造车从研发初期到电动汽车正式上市需要大概3年时间。
三年之后,集度汽车能否如约出现呢?
百度造车只为AI
关于集度汽车名称的含义,百度官方给出的解释是”集百度AI之大成“。
由此可见,百度造车的真正目的依旧是为了AI。
与此同时,百度造车消息发布之后就让资本市场疯狂,这是因为很多人看到了百度的更多可能——百度创始人李彦宏一样是个技术狂,和同期的互联网巨头腾讯和阿里巴巴相比,百度在很长时间内都处在静默之中,默默研发技术而行。
2014年,李彦宏将吴恩达招致麾下,由此开启了百度人工智能的征途。百度向互联网乃至全世界传达这样一个信息:百度不是所谓中国的Google,而是一个人工智能公司。
百度并没有迎合资本市场,在其发展历程中,时常会看到百度对人工智能的执着。不仅是技术,百度在AI芯片上同样取得突破,昆仑、鸿鹄接连亮相。
李彦宏曾经在某个行业论坛上透露的信息:百度对AI的投入是长期的、持续的。过去十年,每年研发投入占营收的15%以上。
后来,百度陆陆续续地投资了十余个不同行业,都是在探索AI与实体行业的结合的更多可能性。百度搭建的AI版图囊括了百度电脑、百度翻译、百度地图、机器人、自动驾驶等。虽然百度在众多行业同时前进,百度最看重的还是自动驾驶,但是百度唯独缺少和汽车实体企业结合的经验。
2017年7月,李彦宏乘坐一辆搭载百度自动驾驶平台阿波罗的红色车辆,在北京的五环路上进行无人驾驶测试,尽管最后被开了一张交通罚单,仍可以看出百度在AI+汽车出行上的布局。
百度通过布局汽车进而实现造车的突破可谓意志坚定。
据相关信息统计,截至2020年底,阿波罗在中国的自动驾驶拍照达到199张,此外,阿波罗自动驾驶平台已与10家的本土及国外汽车制造商就高清地图和自动代客泊车等服务进行合作,其应用场景也逐渐丰富。
(来源:阿波罗自动驾驶平台官网)
在2021年两会上,李彦宏有一个提案,希望从国家层面进一步加强政策创新,支持自动驾驶商用和智能交通普及。
此外,天眼查app显示,百度关联公司此前已申请多项汽车相关专利。如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公开的“车辆间安全提醒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及“监控驾驶状态的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的专利等,涉及自动驾驶、智能交通、车联网等领域。
百度依靠长期的技术积累,下场造车只是时间和造车模式的选择。如今百度在AI领域的技术积累相对丰富,对于与吉利成立合资公司,李彦宏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自己造车,将先进的智能驾驶技术第一时间推向市场,将最好的体验带给用户。
十余年里,国内同行驰骋互联网,百度在默默奔向自己的星辰大海。2020年底,众多互联网巨头布局社区团购时,百度公布了自研的AI芯片。
其实,百度造车在某种程度上是其AI版图中的一块。但时至今日,尽管百度为AI研发投入了很多,但A能否为百度带来超值的收益还需观察。
互联网公司纷纷入局造车
在很多人眼中,互联网公司和科技公司选择“造车”的动机十分明显,多是基于拓宽业务增长点的需求。但是如今的传统汽车工业还谈何高利润回报!
上汽集团的财报显示,截至2020年三季度,上汽集团的营业收入为4986.62亿元,营业利润239.98亿元,这样的利润率和互联网公司相比,简直不值一提。
整车制造无利可图,只能在软件和服务上下功夫。眼下正值新能源汽车风口,智能电动汽车的核心竞争力不再是传统三大件,新三电:电驱、电池、电机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而决定电动车驾驶体验的智慧解决方案则掌握在一些互联网和科技公司手里。
智能化、电动化的趋势让很多传统车企被迫转型,纷纷开始布局新能源赛道,互联网公司依靠软件和智能化体验的积累,也纷纷计划下场造车。除了IT巨头们,各行各业想要造车的也不在少数,尽管跨界造车不乏行业大佬的入局,最后却未必能成功”上路“。
比如,在贾跃亭准备将法拉第未来在美国上市之前,他就意图打造一个乐视汽车生态圈,当年的乐视不缺资金,贾跃亭也是信心满满,但耗尽上百亿资金后,乐视汽车最终流产。如今贾跃亭还在执着于法拉第未来,将其对标高端豪华汽车品牌,即便有了PPT,仍有很多人对其不抱希望。
戴森也曾是跨界造车阵营中的一员。2017年,戴森招揽罗兰.克鲁格来操刀汽车项目,前后耗资20亿英镑,但在2019年,戴森的电动汽车项目被终止。戴森创始人表示,找不到在商业上取得成功的办法。
汽车工业属于重资产投入,互联网和科技公司在这方面是致命性的短板。所以百度想要造车,无外乎三种方式:一是利用庞大的资金进行生产线的投入,自建厂房进行生产;二是寻找可靠的代工,将自己的设计理念和AI技术注入代工厂的汽车;三是合作,找一个拥有硬件生产技术和能力的汽车厂家,合作造车。
在乐视等前车之鉴下,显然,第三种方式更为靠谱。
果然,百度造车也选择了第三种模式。
与此同时,大部分巨头也采取该模式入局造车——在集度汽车项目落地前,阿里和上汽合资的智己汽车便是采用的这种方式,苹果在明确要造车后,也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合作方。但是,合作造车真的能实现1+1>2的效果吗?
合作并不意味着没有分歧。两家理念不同,合作目的则会导致结果适得其反。百度和吉利想要稳定合作关系,在遇见分歧之后,如果没有折中方案,一方势必暂时妥协。一般的合资公司股权分配基本上都是五五开,不过在集度汽车上,吉利持股45%。
合作是李书福最“擅长“的事情。十年前,吉利收购沃尔沃后,给了沃尔沃充分的独立性,吉利直到今天还没有完成对沃尔沃的股权合并,大部分本以为沃尔沃会成为吉利最大的底牌,然而如今会发现沃尔沃不能离开吉利。
无论主导者是传统造车企业,还是互联网巨头,造车所需要的产品研发投入、销售渠道开拓、品牌构建都将带来巨大的压力。而眼下全球汽车芯片的短缺,则更加考验车企的供应链管理能力。此时,百度和吉利的融合显得尤为重要。
李彦宏有李书福没有的人工智能技术积累,李书福有李彦宏需要的重资产投入,追求理想的百度和追求远方的吉利,在集度汽车上会产生什么化学反应,值得所有人,甚至两个行业的期待。
AI+汽车到底能不能成为百度的又一业绩增长点这需要时间验证,与此同时,集度汽车项目刚刚落地,能否承载二”李“的造车理想飞驰,还是一个谜。
在恰逢百度将港股二次上市之际,或许,对于百度而言,此时造车恰恰也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 Lo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