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报道
郑爽代孕被抨击 辅助生育第一股贝康医疗赴港上市
内耗加外损,贝康医疗又能坚持多久?
作者:韫匿
来源:GPLP犀牛财经(ID:gplpcn)
当大家被郑爽代孕的大瓜震惊的同时,辅助生殖产业也开始浮出水面。
近日,港交所迎来了辅助生殖基因检测第一股贝康医疗。
公开资料显示,贝康医疗的PGT-A试剂盒可以在植入前筛查胚胎中的非整倍体,是首个也是唯一已获国家药监局批准的三代试管婴儿基因检测试剂盒,于2020年2月作为三类‘创新医疗器械’获国家药监局注册,标志着中国受监管的三代试管婴儿市场的诞生,而贝康医疗是迄今唯一获批的试剂盒生产商。
贝康医疗所代表的被A股甚至国内所不接受的代孕产业到底如何呢?
我们从辅助生殖第一股贝康医疗身上可以一探究竟。
辅助生殖第一股贝康医疗的灰色生存空间
公开资料显示,2021年2月8日,贝康医疗(02170.HK)于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公开资料显示,贝康医疗的全称为苏州贝康医疗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于2010年12月14日在江苏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2020年8月27日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2亿元。贝康医疗正在开发另外两款植入前基因检测(PGT)产品,即PGT-M和PGT-SR试剂盒。
据贝康医疗招股书,贝康医疗2018年至2020年前三季度录得净亏损分别为1.58亿元、5.34亿元亿、8.52亿元。业绩连年亏损,已累计15.44亿元。如此乱成一团的业绩,这是因为大陆市场并没有贝康医疗的容身之地,其所在的辅助生殖行业属于国家明令限制的“灰色产业”:
公开资料显示,由于辅助生殖所引发的法律问题及伦理原则等问题,其实,中国早就已经这方面进行了立法,严禁盈利为目的的人类附属生殖技术——“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应用应当在医疗机构中进行,以医疗为目的,并符合国家计划生育政策、伦理原则和有关法律规定”。
从立法层面,国家也是严格管理:
自2001年原卫生部发布我国辅助生殖领域首个较为系统的法律规范性文件(《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办法》)以来,至今政策端对该领域的控制监管整体趋严。
2007年5月原卫生部发布的《卫生部关于加强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和人类精子库设置规划和监督管理的通知》明确提出,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和人类精子库属于限制性应用的高新卫生技术,应严格按照发展规划设立,并严禁此项技术的商业化和产业化。
2013年国家对开展辅助生殖技术的医疗机构进行全面清理整顿之后,国家卫计委发布了多个监管规范性文件,进一步提高了辅助生殖机构设立的审批条件以及开展各项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资质的申请要求。
可以说,辅助生殖的研究及发展并不是国家鼓励的产业,而是我们常说的“灰色产业”,因此,即便贝康医疗成功上市,其依旧不被国家认可,且商业化面临难题。
换句话说,赴港上市,只能是贝康医疗在业绩连续亏损的情况下,唯一的选择。
政策属于灰色地带 产品认可度也同时过低
此前当红女明星郑爽代孕事件,被炒得十分火热,代孕市场一时被推到风口浪尖。相对比于与国家政策相悖的代孕,试管婴儿更受政策的推崇。现阶段,由于中国的生殖遗传学医疗器械市场相对新生,虽然正在快速增长和变化,但试管相关产品的市场接受率相对来说,还是非常低的。
对此,贝康医疗在其招股书中披露,贝康医疗现有及未来产品的商业成功取决于其获得的市场认可及接受水平。贝康医疗产品可能无法获得或维持患者或医生广泛的接受。如果贝康医疗基因检测产品及任何未来批准产品可能无法获得业内医院、生殖诊所、医学实验室、医生、患者、第三方付款人及其他人士的足够市场认可及接受,其产品销售将受到不利影响。
此外,就目前贝康医疗招股书来看,贝康医疗的客户主要集中在五大客户上,包括苏州医检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新疆佳音医院(有限公司)妇产分院、本溪医检所、南京芳华。
截至2018年至2020年前三季度,贝康医疗录得收益3260万元、5570万元及5720万元,其中64.4%、43.8%及46.1%分别来自贝康医疗的五大客户。此外,截至2018年至2020年前三季度,贝康医疗贸易应收款项总额的70.3%、55.8%及36.3%也是来自这五大客户。
值得注意的是,贝康医疗其中的一大客户南京芳华同时也是贝康医疗的供应商。
这中间是否存在“关联交易”?贝康医疗真正产品的认可度到底如何?
一切值得推敲。
判断一个产品有没有潜力,主要是判断其产品价值高不高。NGS是诊断性质的产品,诊断性产品的目标人群就是患者,而患者的需求恰恰就是诊断。
然而,目前来看,贝康医疗的真正患者并不多。
而且,中国的基因检测市场还处于萌芽阶段。由于政策、技术门槛等因素的限制,辅助生育行业内的公司并不算多,通过在天眼查app中检索,发现以“基因检测”为经营范围的企业,全国也只有6060家,并且其中大多数企业都很少涉及或只涉及基因检测服务等业务,而一个完整的辅助生殖产业链通常包括生物医药、基因检测、经销代理商和专科医院等。
由此我们可以间接看出,贝康医疗的产品认可度并不高。
内耗高外损重 贝康医疗在融资数据上搞文章?
贝康医疗此次虽然在港上市,然而上市却也无法解决贝康医疗的巨额内耗难题。
公开资料显示,作为一家中国辅助生殖基因检测解决方案的创新平台,贝康医疗自家产品不仅亏损严重,内耗成为一大难题,而且如何开源止损或是困扰贝康医疗的另外一大难题。
招股书显示,贝康医疗的主要收入的收入主要来自所分销的产品,包括NIPT试剂盒、MGD试剂盒和检测设备及仪器,其自主研发的PGT-A试剂盒并没有占据收入的大部分。
截至2018年及2019年12月31日止年度以及截至2019年及2020年前三季度,贝康医疗来自NIPT试剂盒、MGD试剂盒及检测设备及仪器的收入分别为1830万元、2360万元、1810万元和3060万元,分别占总收入的56.00%、42.30%、43.30%和53.30%。
不仅如此,招股书显示,贝康资料的产品开发涉及大量资本开支。目前,贝康医疗已产生并预期持续产生与其持续经营业务有关的大量开支。截至2018年至2020年前三季度,研发开支总额分别为1880万元、1990万元及2200万元,分别占收入的57.7%、35.7%和38.4%。
截至2018年至2020年前三季度,贝康医疗有关核心产品的研发开支分别为1080万元、1160万元、440万元,分别占贝康医疗研发开支总额的57.3%、58.4%、55.9%及20.1%。
贝康医疗的产品需要完成确定迫切临床需求、临床前研发、产品注册检验、临床试验及临床注册。自成立以来,贝康医疗的运营已耗费大量资金。截至2018年至2020年前三季度,贝康医疗的经营活动分别使用现金净额2670万元、3810万元及4710万元。
贝康医疗在招股书中也表示,预期2021年的亏损净额将同比大幅增加,主要由于贝康医疗预期其分销成本包括将PGT-A试剂盒商业化的成本将增加超1200%;及研发成本将增加170%。
天眼查APP显示,贝康医疗上市前共有4次融资历程,而分别在2015年2月、2017年9月、2020年5月和7月完成了A、B、C、D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元禾原点、达瑞生物、恒瑞方圆、元生创投、道远资本、博华资本等。其中,A轮融资金额未披露,B轮、C轮、D轮分别融资1亿元、1.50亿元以及2.98亿元。
然而,据贝康医疗招股书,贝康医疗于2016年9月5日获7000万元B轮融资,2020年3月获1亿元C轮融资,与其公开宣传的规模并不相符,中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吗?
内耗加外损,贝康医疗又能坚持多久?
GPLP犀牛财经将保持持续关注。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 Lo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