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报道
中国互联网巨头为什么造不出芯片?
缺芯之痛,真切的摆在国人面前。
作者:南北
来源:GPLP犀牛财经(ID:gplpcn)
芯片缺货引发了工信部的关注。
近日,工信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黄利斌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随着社会智能化程度的不断提升,集成电路作为智能设备最关键的组成部分,需求持续旺盛,特别是疫情带动了线上交流需求,对数据中心服务器和智能终端芯片的需求快速上升,全球主要集成电路制造生产线均出现产能紧张的情况。
公开资料显示,从2020年下半年来,半导体行业一直处于缺货状态,不仅PC、消费电子领域受影响,汽车行业也同样面临缺货的考验,汽车产量都要因此减少450万台。
一个典型案例就是华为,华为的麒麟9000因为美国制裁台积电被迫停止加工,仅靠约800万片库存维持。
中国不乏市值万亿元的互联网巨头,然而,为何中国的科技大佬们都造不出芯片呢?
中国所谓的科技大佬普遍缺乏创新精神
缺芯之痛,真切的摆在国人面前。
华为之后,2021年1 月 14 日,美国国防部宣布将小米集团列入所谓“涉军企业”名单里。此次禁令并未涉及产品购买和供应链的问题,但未来美国会否再次加码,从而逐步收紧小米的供应链陷入困境,这不好预测。
与此同时,在国际,芯片生产如火如荼。
在过去三个月时间里,市面上出现了数款采用5nm工艺的芯片,最开始是苹果A14芯片搭载在iPhone 12系列上,紧接着麒麟9000和苹果M1芯片陆续登场;随后,2020年12月7日,据Axios的最新报道称,谷歌代号Whitechapel的SoC芯片已于近期流片成功,这颗芯片基于三星5nmLPE工艺,8核ARM架构,除了CPU、GPU还集成了谷歌的TPU神经网络加速单元。
2020年12月28日,全球首发高通5nm芯片-骁龙888的小米11系列正式上市;
2021年1月12日,三星电子宣布推出Exynos 2100移动处理器,这是该公司的首款移动处理器基于5纳米(nm)极紫外(EUV)工艺节点构建的高级5G集成移动处理器。
然而,除了华为,中国各大互联网巨头都集体缺席——在三星、苹果、高通及国际互联网巨头谷歌等纷纷迎来芯片升级之际,阿里、腾讯、美团等却因反垄断、大数据杀熟、金融放贷等消息陷入舆论的旋涡。
人们在质疑的同时,也不禁要问:美国的谷歌、苹果,韩国的三星都有世界上最高工艺和技术水准的芯片,然而中国的腾讯、阿里为什么没有?
甚至在偌大的中国互联网产业,竟然找不到一家企业像苹果和谷歌那样以创新力闻名世界的企业。
早在2018年,腾讯系创业者、大数据公司Dataeye创始人汪祥斌说,国内所有标榜做大数据的公司,用的基本上都是美国的hadoop底层核心技术,一旦全部切断,那么国内没有一家数据公司能存活下来。
被互联网巨头引以为傲的大数据,底层的核心模块全部来自于美国公司,包括腾讯、阿里在内的公司都在用它提供的技术。包括分布式的数据库在内,国内公司在这方面几乎没有原创技术,只有阿里在大数据开源社区,贡献了一些新的底层技术。
2019年,中国大陆互联网用户数量达到8.02亿人,截至2020年9月30日,中国互联网上市公司市值排名前10的企业,累计总市值为139497.5亿元。
中国的互联网巨头们到底怎么了?
或许,通过对比近几年全球研发投入100强企业排行榜,我们就能看出中国的科技企业与巨头的差距:
2017年度全球榜研发企业排行榜,谷歌以128.64亿欧元排第二,三星电子121.55亿欧元排第四,华为103.63亿欧元排第五、苹果95.30亿欧元排第七,阿里、腾讯未进入前50名;
2018年,三星以134亿欧元的第一,谷歌同样以134亿欧元排第二,华为以113欧元排第五,苹果以97欧元排第七,阿里,腾讯未进入前50名;
2019年,谷歌183欧元排第一,三星148欧元排第二,华为127亿排第五,苹果124排第六,阿里巴巴48亿欧元进入50强,腾讯依旧榜上无名;
2020年,谷歌以231.6亿欧元排第一,华为以167.1亿欧元排第三,三星电子以155.2亿欧元第四,苹果以144.3亿欧元排第五,阿里巴巴54.9亿欧元、腾讯38.7亿欧元,进入50强,第一次进入榜单,然而依旧差距甚远。
只有华为一直能在研发上保持巨大的投入,是早已意识到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不是长久之计。
由此可见,美国互联网企业在AI、芯片、操作系统、5G等底层技术上依然掌握了绝对优势,绝不是偶然。而这些领域才是核心技术所在。不可否认的是,中国互联网巨头在大数据、云计算及算法领域投入巨大——然而这些领域所获得的成果,目的则大多为了在终端获取更大的消费者价值。
伟大的企业自有其伟大的价值——从Interbrand公司发布的2019年度全球最具价值100大品牌榜,也能看到差距,苹果蝉联榜首,品牌价值达2342.41亿美元,较上年增长9%;谷歌列第二,品牌价值分别为1677.13亿美元,华为成为中国唯一上榜品牌,排名第74位,品牌价值为68.87亿美元,较上年下降9%,中国互联网巨头则全军覆没。
中国科技企业为何造不出芯片来?
2021年1月22日,阿里巴巴旗下的平头哥半导体公司宣布,已经成功将 Android 10 移植到自己的 RISC-V 芯片上,并开源了全部相关代码。它可以流畅运行安卓10系统,玄铁910 RISC-V 处理器并不是采用主流ARM芯片架构,而是基于RISC-V架构所打造,而如今却主动地完成了对Android系统的适配,这也意味着将会打破目前ARM芯片架构对于移动终端市场的垄断地位。
这在中国互联网公司当中开了一个好头。
毕竟在众多互联网巨头加速布局社区团购的同时,终于有人开始基于自身发展需求等因素开始涉足芯片领域。
然而,公开资料显示,阿里即使设计出了10nm、7nm甚至是5nm的芯片并得到广泛应用,制造上还将受制于人。比如,国内芯片巨头中芯国际的目前最先进的只有14nm,目前已实现量产。而全球龙头台积电已经到5nm,中间还有10nm、7nm,中芯国际距离台积电技术还差3代。
2020年12月19日据国外媒体报道,芯片代工企业中芯国际正在努力获得关键的极紫外(EUV)光刻设备,以开发7nm以下制程技术。
腾讯在芯片制造更是乏善可陈,2019年,还是老套路投资了国内AI芯片初创公司燧原科技,并于2020年3月成立深圳宝安湾腾讯云计算有限公司,产品是针对云端数据中心开发的深度学习高端芯片,定位于人工智能训练平台,将采用自主研发的独特创新架构,具有高算力、高能效比、可编程、低成本、支持主流机器学习框架等特点,专为云端AI训练设计和优化。
百度,则给了国人一个惊喜, 2020年12月17日消息,百度的昆仑1芯片量产已经超过了2万片,并且实现了应用上的部署。而在接下来,昆仑2的芯片将在2021年的上半年实现一个量产。
那么为什么中国的科技企业集体造不出芯片来呢?
客观来说,一方面,在底层技术及芯片领域,美国加大了对中芯国际、华为等企业的制裁,直指要害。
比如华为就是因为美国制裁,台积电被迫停止加工5nm芯片,导致无芯可用。
另外一方面,则是因为自造芯片有一定难度,投入大,产出漫长,中国的互联网企业普遍选择了放弃。
以华为为例。
华为可以设计当前世界最高水平的基于5nm工艺的芯片,但却无法生产,长期以来只能代加工,这并不是华为短视,而是行业内普遍如此。
包括华为在内众多企业芯片不自产的原因是:耗资巨大,强如苹果,也在短暂的进军芯片生产后,就果断退出了这个行业,目前,全球科技巨头能同时设计和生产芯片的,只有三星。三星是可以自主研发一款完整手机的厂商,也就是不需要借助任何厂商的帮助,完全依靠自家力量去生产。
当然,经历此次无芯之痛,中国相关企业已经非常明确在核心技术领域脖子不能被他人掐住,中国芯必须中国造的道理,那么此次,中国科技巨头能否最终实现弯道超车吗?
难度依旧很大,甚至说很难。
首先,一般而言,“芯片”是一个概称,更准确的称呼应该System of Chip,芯片系统。这个系统里光是产品上就包括了CPU、GPU、总线、ISP、Audio、Video、Memory控制器、传感器处理单元等等一系列复杂的原件,在一台智能手机里几乎需要到全部以上的芯片,而很不幸,这些芯片能力大部分掌控在美日韩等国手中。
其次,芯片制造是一个产业链的行为,而且这个产业链很长,从精密机械,到光学技术,到材料,到EDA软件等等,这些都是芯片制造的必备基础,而我们在这些基础上都欠债太多,很容易在哪个环节上就被美国卡住脖子,如不卖设备、不卖耗材、不卖EDA软件。
譬如因为背后有美国的力量,所以ASML一直以来都禁止向中国出口高端光刻机,直到2018年这一情况才有所转机,2018年ASML同意向中国出口两台7纳米的高端光刻机,但是,直至今天,这两台光刻机还没有运到中国。
2020年10月份,三星李在镕还到访了ASML总部,主要目的就是希望ASML尽快交货EUV光刻机。
公开数据显示,台积电拥有25台EUV光刻机,三星不足20台。ASML是全球唯一能够生产EUV光刻机的厂商,台积电方面希望获得全数供应。EUV光刻机的价格昂贵,每台要价约1.3亿美元,由于是EUV制程必需的关键设备,台积电与三星电子的竞争日益激烈。
ASML的光刻机汇聚了许多国家的顶尖技术,所生产的光刻机中,内部零件就多达10万个,包括3万个机械件、200多个传感器等,这些零件分别来自不同国家最顶尖的器件。一台光刻机的构成需要用到美国的光源设备、日本的光学技术、德国的机械工艺还有瑞典的轴承等等精密工艺设备,运用的每项技术都是精益求精。
实际上,ASML这家荷兰公司的背后是50多个西方国家在为之提供技术支持,比如,德国提供最先进的机械工艺,以及世界级的蔡司镜头,光学器材技术来自日本,制程分配技术由英特尔、台积电、三星提供,瑞典的轴承、法国的阀件,他们都是阿斯麦尔的股东,这也就意味着他们拥有光刻机的优先订货权,其他国家想买买不到!
在芯片制造领域,台积电市市占率49.20%排名第一,三星以18%排第二,我国的中芯以5.1%排第5。看到这里,对我国互联网巨头为什么造不出芯片,相信大家都已经有了答案。
三星的芯片之路
作为邻国企业,三星的芯片制造之路值得借鉴。
1973年,三星电子半买半送的收购了韩国国家半导体研究所。那时的三星半导体技术落后,产品质量差,自己生产的产品集团内部都不愿意使用。李秉哲首先想到从美国日本买技术,当时全球芯片产业正在高速成长期,美国镁光、日本三菱、夏普等企业牢牢占据着前三甲。
起初镁光愿意以400万美元的价格,把落后的设计图纸卖给三星,到最后关头又无情反悔。夏普面上客气答应,实际上却处处提防,不许三星员工接近先进生产线。李秉哲向老交情日本NEC会长要求学习技术,得到的答复是:“钱可以借给你,但是技术不能借给你”。
在技术封锁的情况下,李秉哲和三星后来的接班人李健熙推出了一系列打法,奠定了三星半导体后来的地位。
1983年,三星的首个芯片工厂落成,投产后很快开始量产64K DRAM芯片。虽然64K的芯片仍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几乎用了十年时间才打磨出来,但从此三星坐上了全球芯片竞争的牌桌上。
整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三星电子几乎年年亏损,但三星没有放弃也没有走捷径,一直加大芯片投资,持续的研发投入,不断积累技术实力,直到1995年发布256M的DRAM芯片,才成功领先业界企业。
1993年三星内存芯片市场占有率世界第一,2003年三星闪存市场也成为世界第一。到2005年,三星发力芯片代工业务,当年就拿下高通这个客户,后来又为苹果的A系列芯片、AMD的微处理器芯片、英伟达的图形处理芯片、特斯拉的自驾系统芯片提供过产能。
三星抱着宁可长期亏,也要把代工业务钉住的决心杀入这个市场。2018年三星芯片代工营收达100亿美元,市占率达14%,排名全球第二。2019年芯片代工营收27.73亿元,依然排名第二。
三星后来成功了,也开始难为中国手机厂商。
2016年,小米5发布后,评价不错,但是两三个月买不到货,为啥?因为小米供应链负责人,在一次会谈中得罪了三星一位高管。于是开始限制对小米的供货。小米5发布3个月后,都没办法大规模量产,据说雷军急得饭都吃不下。三星除了手机,关键是它掌控了包括芯片、存储、运存、屏幕等核心的手机元器件。想要做手机,就得陪着他们点头哈腰。
根据韩联社的报道,雷军将负责供应链的周光平和郭俊开除后。带领小米高管访问韩国,与三星电子Device Solution存储器事业部社长全永铉等高管举行会面。
雷军去三星总部不是一次,而是四次。前三次都不顺利。一个熟悉供应链的人士说,三星半导体在行业里很强势,规则完全是他制定的。“在手机这个行业,你是躲不过三星的,因为确实有一些核心的元器件在他们手上,甚至是垄断的。”以前三星要求手机企业需提前两三个月预测下单量,但是现在需要提前一年甚至更长。
据业内人士透露,华为手机也遇到过这样的问题,为了拿到更多内存,华为手机的老大余承东亲自出面,但最后一无所获。最后,70多岁高龄的任正非,亲自出马,飞到韩国三星,见到管事的人,才解决了这个问题。深受刺激的华为,从而不断加大自主研发的投入。近10年来华为研发投入近6000亿,20万员工中有9.6万是研发人员。
早在2020年8月,余承东透露,华为目前正在进行12寸的晶圆体、EUV光源等等光刻机设备的生产和材料研发。而在此之前,华为也在招聘光刻机上的人才。华为要自己进入到这个领域中,用自己的能力来救自己的芯片。
而外媒也称华为将自建芯片产线的消息,似乎也能佐证华为正在芯片制造的路上奔跑。据此前英国金融时报消息称,华为正计划在上海建立一家不使用美国技术的芯片厂,并希望在2021底之前实现生产28nm芯片,2022年下半年生产20nm芯片,以支持华为大部分5G电信设备的芯片需求,降低美国制裁影响。
由此可见,面对巨额的投入,漫长的等待,中国的互联网公司都不愿意投入及等待,相比而言,谷歌2018年涉足芯片加大投入,苹果于2010年才开始做芯片,最终迎头而上,谁能秉持创新之精神在造芯之路走得最久、走得最远,时间终将会给予我们答案。
(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 Lo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