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GPLP

犀牛财经视频:在线教育从大张旗鼓到一地鸡毛,K12何去何从?

犀牛视频

犀牛财经视频:在线教育从大张旗鼓到一地鸡毛,K12何去何从?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曾经那些洗脑的在线k12教育广告一下子全没了,明明是2020年顶级的流量生意。为何在2021年成为了泡沫?为什么在线教育机构都这么注重名师这个噱头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犀牛财经精心分析后制作了这期视频。

在线教育因为疫情,学习场景不得不从线下转移到线上,在这样的环境下,在线教育迎来了井喷,成为了继打车、外卖、买菜后下一个资本厮杀的战场。2020年,在线教育的市场规模达4328亿,同比增长24.79%。如果说这是在线教育的强势出圈。那在监管部门发布的针对六家在线教育的顶额处罚,就是对这场批着教育外衣的流量生意一次有效的警告,师资造假,成果造假,数据造假,这一系列的虚假宣传的操作被彻底击碎。

清北的毕业生都跑向了哪里呢?2019年北大的毕业生23%去了教育行业,如今的教学机构,重金求状元,哈佛,剑桥,清华、北大。这些教育金字塔尖的年轻人正在被教学机构摘取,为自己的门面贴金。高薪让名校光环快速地兑现,深受高材生的青睐。不可否认的是,在线教育的快速发展让最近两年毕业的学生享受到了行业成长的红利,随便一个本科毕业生加入到这个行业就可轻松地月薪过万。

首先,我们来算一下一名普通的名师能给一家教学机构带来多少收益,按一个直播间30名学生算,每个人的学费在1600块,这样的直播间同时能开四个班级,共享一名讲课老师,并且每个班级都配备一个助教老师来给学生解答疑惑。一套课程下来的收入接近20万。而一名学生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一年至少也要报春季、寒假、暑假来补课。一名普通小有名气的网课老师,一年至少也能贡献60万的学费收入。而教学机构的成本也只是两个老师的工资和一些网络宽带费。

其次,六一儿童节过后监管部门对“鸡娃”专业户们扔了一张顶额罚单,新东方、跟谁学、好未来等等无一幸免。教育本来是寒门突破圈层的最后一把钥匙,却在资本的裹挟下逐渐地聚集在有钱人的手中,但若不是焦虑的家长以及面对各种压力的孩子,他们怎可能制造或迎合这部分的巨大需求。

所以就会产生这样的一个问题,课外辅导机构是否发挥了应有的功效?他们到底是课外教育还是内卷的游戏呢?培训机构和兴趣班的火热来自于家长的急于求成和过度期盼,所以就会以严格的标准要求孩子,用成绩的好坏来定义孩子,当孩子无法达到自己要求的时候,往往会产生一种着急的心情。

不得不承认,孩子在大部分家长的定义下被迫成长。国内教育的剧场效应同时也放大了这部分焦虑,从晒娃就开始攀比的心理,你家孩子学习钢琴,学书法,那我家孩子也不能少,教育早已成为了国内绝大多家庭中比例最大的开支之一,但是为了孩子的未来又不得已,所以这笔钱必须要花。无论是孩子还是家长都被目前的大环境带入到一个被迫的内卷时代。

如果有一天人口生长迎来了新的困境,那么一大半的原因是因为教育。老师教不全、家长不会教、外面教的贵,各类成本的上升,让现在的父母养不起。

无论是从孩子的未来,还是人口的未来,都非常有必要给在线教育行业一次降温和转弯了,第一方面是给孩子减负,另一层含义是给家长减负,降低孩子的学业压力,减轻家长的经济压力。

近期在地铁、商场等人流量聚集地或是互联网、电视上没有看到K12巨头的身影了。各方面来看,这种打压将会持续。另外一个方面,从资本的角度去看几乎所有的k12教育平台,以新东方和好未来为代表的巨头,股票都是一泻千里,所以可预见,未来课外辅导行业将会受到严格的调整,目的就是降低家庭的教育成本,从而提高生育率。

资本的逐利性与教育的公益性之间存在天然的矛盾,如果不加以有效约束,资本将无可避免地以高获利为导向。无底线迎合短期提升,把教育变成了一场内卷的游戏。

从古至今的教育都承担着筛选人才,促进社会流动,防止阶层固化的使命。所谓寒门出贵子,即使已家境贫寒,抓住教育这把钥匙也能拿到好机会的敲门砖,但是资本的过度把持却让资源集中。教育作为重要而稀缺的社会资源关乎的是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资本是可以参与,但休想把持。

国家已经放开了三胎生孩的政策,而对于大多数父母而言,教育成本已经成为了他们不敢生育的重要理由,国家已经开始想办法改变生育率低的局面,国家比大家更着急。人们都希望任何的商业模式都以创造必要的需求为发展方向,但是这样的服务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造成的资源浪费必然会在政策的引导下被淘汰,所以也希望父母可以看到孩子快乐的成长,而不是强加给孩子的忧心忡忡。

更多关于 犀牛视频的文章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