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报道
当家电企业的手机梦遇到手机厂商的汽车梦
手机厂商似乎掌握了制造业的神秘力量。
作者:少言
来源:GPLP犀牛财经(ID:gplpcn)
家电、手机、汽车之间联系是什么?
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或许是没有什么联系。
因为每一个产品都已经是独立发展很长时间的产业类型。
直至智能手机的出现,这三者的关联才真正显现。
在近些年的市场变化中,家电企业、手机制造商都在相互跨界发展。家电企业会生产设计自己的手机品牌,很多手机厂商也在试图进入新能源汽车市场,一些手机制造商更是将版图扩大至家电和汽车的领域。
归根结底,业务多元化和盈利需求是跨界发展的直接因素,但紧跟趋势不代表可以成为时代弄潮儿。
在国产手机品牌市场格局稳定之前,中国的手机市场还有一股势力,就是曾经信心满满要造手机的家电品牌。
比如,TCL、康佳、创维、海信、长虹、海尔以及格力等家电企业均发布过自己品牌的手机。据报道,2003年,家电企业品牌手机的国内市场份额占到55.7%,并且首次超过国外品牌。
家电企业造手机还要追溯外国品牌在中国市场上如入无人之境的那段时期。当国外手机推广普及时,国内的手机产业甚至没有真正起步,山寨机大肆横行,即便企业可以生产品牌手机,也只是国外品牌的贴牌产品。于是,在曾经的“中华酷联”之外,一批家电企业纷纷入局。
家电企业造手机不是一时冲动,更不是国内的家电企业无端生变,在这之前是有“成功案例”的,比如三星手机。
资料显示,如今三星手机市占率全球第一,但在这之前,三星电子还只是一个二流的家电品牌。三星旗下的三星电子于1969年成立,最初生产电视机,直到80年代仍以卖冰箱为主,虽然后来一直并购和业务拓展,但三星电子仍未有较大突破。直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三星电子开始认真地对待手机业务,直至现在三星手机已成为了三星盈利能力最强的业务板块。
除了三星之外,索尼、LG等都是家电企业,其手机业务也已经享誉世界。虽然现在已今非昔比,但当时对一部分国内家电企业还是有一定的鼓舞作用。
中国也有同样案例。
对于现在国内很多人来说,TCL也仅仅是一个家电品牌,但事实上,TCL是国内首批拿到手机制造许可的13家国内厂商之一,是名副其实的元老级国产手机厂商。TCL还是中国首台扬声免提按键式电话的创造者,曾经的全球第五大手机厂商。甚至在2000年,TCL曾推出过一款999D钻石手机,弥补过国产手机没有高端产品的空白。
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TCL全年手机及其他产品累计销量达8354.6万台,同比增长13.7%,其中智能手机销量达4800.4万台,同比增长15.8%,而其中绝大多数手机都销往海外,成为国产手机海外销量第一的品牌,影响力不低于现在的小米、华为等品牌。
2005年,创维也宣布进军手机行业。2005年5月,创维拿到手机生产牌照,此后宣布投资10亿元进入手机市场。同时,创维宣布启动“飞豹”计划:手机年产销量100万台,3年内问鼎五甲,成为国产手机一线品牌。2005年11月15日,创维首批产品正式面市。
也是在2000年左右这段时间里,国内的其他家电企业纷纷入局手机市场,不少人都说手机也属于家电品类,这类事件也就见怪不怪了。
2015年3月,空调企业格力也发布首款手机,售价为1600元。2016年,格力第二代手机上市,售价3200元。不过,董明珠并没有给自家的手机做广告,而是悄悄地上架。
但从当前的情况来看,中国的手机市场早就没有家电企业的“容身之所”。因为在智能手机兴起后,手机业务已经逐渐成为家电企业的沉重负担。
2004年,TCL并购了法国阿尔卡特的手机业务,不仅成为当年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著名案例,也成为TCL手机业务的命运转折点。在并购之前,TCL在国内的手机业务处于上升态势,然而合并后,2004年TCL国内手机销量下降了23.3%,毛利润同比降低58.6%。
2018年12月,TCL决定剥离亏损巨大的终端业务,合计以47.6亿元向TCL控股出售9家公司相关股权。TCL给出的原因是:手机行业的周期性特征明显,尽管销售收入规模较大,但资产负债率高且盈利能力弱,尤其移动智能终端业务板块出现巨额亏损,导致智能终端业务群整体出现较大亏损,因而形成负资产。
2021年3月,四川长虹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该公司目前已无手机业务。长虹也是在2000年后开始生产销售手机,2007年的时候还请过林志玲代言。
2005年,康佳手机销量大幅度下降,部分产品销售价格下降,手机业务占该公司总收入的比例由26.81%降至15.29%。
2017年格力电器推出第三代机型,上市当天手机仅卖出5部,2020年12月7日,格力电器官方商城上架首款5G手机,销量均不佳。不过,尽管格力电器的手机业务惨遭市场的“劝退”,但董明珠仍不愿意放弃对手机业务的执着。
曾经,家电企业都有一个“手机梦”,但似乎很多美梦都未成真。现在还在做手机业务的家电企业多以老年机和功能机为主,但这一市场迟早会被智能机淘汰的。
和家电企业的“手机梦”一样,国产手机厂商同样也有“造车梦”。截至目前,全球头部手机厂商,都已或深或浅地涉足智能汽车。
在春季发布会间隙,市场终于等来了小米正式立项造车的公告。
在小米春季发布会上,雷军慷慨激昂地表示:“我决定亲自带队,这是我人生最后一次重大的创业项目。我深知做出决定意味着什么,我愿意押上我人生所有积累的战绩和声誉,为小米汽车而战。”
雷军已经决定要行动了,其他手机厂商也似乎按捺不住心情。不久后,就有媒体曝出OPPO陈明永也将亲自带队调研汽车产业,并开始组建造车梦之队。
手机业务被重创的华为对于造车这件事,虽然态度一直都是拒绝,但华为在2019年上海车展上,就正式宣布入局汽车产业,并成立了智能汽车BU,2020年发布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品牌HI,从智能座舱到智能驾驶全面深入地布局汽车技术。目前,搭载华为汽车智慧解决方案的赛里斯SF5和极狐阿尔法S已经上架华为商城。
2020年底被曝出的苹果造车,也让新能源汽车市场为之一颤,也是从那时候开始,手机厂商造车才更多地被公众关注。
曾经造过手机的360也下场了。4月26日,哪吒汽车官方宣布已启动D轮融资,融资额约30亿元,360战略领投此轮融资,在完成全部投资后,360有望成为哪吒汽车的第二大股东。
现在,手机厂商已经成为当前汽车行业中重要参与者。
家电企业将业务拓展至手机领域,盈利、品牌宣发、业务生态都是考虑因素。那时候面对市场空白,家电企业也扛起了移动通讯的大旗,只是结果意难平。
家电企业做手机失败的因素更多是技术条件的限制。家电企业专长在大家电的设计、生产、制造,在功能机时代,或许可以凭借在家电市场的品牌效应积攒销量,但随着智能手机的兴起,互联网等核心技术成为智能手机的科技内核,家电企业缺乏移动通讯技术的积累,而被新兴的互联网科技公司所淘汰。
如果2000年那个时代可以说手机是家电,但现在一定不可以。现在的手机和家电产品已经渐渐成为两类不同标准的产品,产品本身的属性不一致,其衍生的一系列技术、供应链、渠道、宣传等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即便一些家电企业仍要坚持制造自己的手机,也难以和现在的手机厂商竞争。纵观当前手机市场的行业集中度,排名前五的厂商,市场份额逐年递增,2020年时已经达到八成以上。当市场越来越向头部企业集中,从2015年就开始遭遇“滑铁卢”的家电品牌手机,在模糊的产品定位、毫无优势的技术背景下,可以说看不到丝毫翻盘的机会。
到了现在,手机厂商布局汽车业务也多是出于盈利、品牌、业务生态的考虑。
在手机行业竞争加剧,利润空间逐渐透明的互联网时代,手机厂商只能将触角伸向新能源汽车领域,有的手机厂商选择只做软件,如华为的汽车智慧解决方案;有的手机厂商选择软硬件兼顾,如小米要制造小米自己的汽车产品。
造手机潮与造车潮的共同点,主要还是市场环境的变化。如果没有通讯技术的变革,国产手机市场也不会被同为制造业的家电产业看上,如果没有新能源汽车及配套政策的落地,手机厂商也不会不惜成本介入汽车行业。
或许,局势才是决策判断的重要因素。TCL董事长李东生曾说过:“时代变化不停,能力也会过时,无论是企业还是我们个人,都要随时前瞻性地建立新能力,应对流转的时间。”
(本文仅供参考,不做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