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报道
生物科技企业赴港上市:股价跌去76% 或者一飞冲天
“商业化”是未盈利生物科技企业面临的永恒难题。
作者:橘颂
来源:GPLP犀牛财经(ID:gplpcn)
研发一款新药有多贵?
数据显示,研发一款新药,平均需要10年时间,超过10亿美元的投入。即使有足够的资金和足够的时间,研发失败、人才流失、国家审批,都是创新药研发企业要跨过的门槛。可以说,大部分创新药研发企业在产品上市之前,都要咬牙走过漫长的黑夜。
对于产品尚未上市、未曾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来说,来自外部的投资是其继续研发最重要的依靠。但仅靠政府补助和机构注资无法支撑众多的生物科技企业完成研发,于是,上市便成了它们的另一种选择。
起初,由于纳斯达克市场对于上市企业的规模、业绩等设置较为宽松,2018年前,纳斯达克一直是未盈利生物科技企业上市的首选地。
但在2018年4月,港交所进行了上市制度改革,修改后的《上市规则》中,添加了允许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上市的相关条款。
为了吸引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在A股上市,2019年,科创板在《上市规则》中明确允许未盈利企业在科创板上市。2020年1月,泽璟制药正式在科创板上市,这是A股迎来的首家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
不过,与港交所相比,沪深交易所的上市门槛仍相对较高。因此,港交所仍是内地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的首选上市地。
赴港上市:几家欢喜几家愁?
目前,港交所是世界上仅次于纳斯达克的生物科技融资中心,许多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都在摩拳擦掌,期待着能在此实现IPO梦想。
Ryanben Capital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共有36家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在香港上市,合计融资954.65亿港元,平均每家募得资金26.52亿港元。
然而,上市并不是一个终点。
对于赴港“逐梦”的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而言,这也并不意味着一场美梦的开始,或许,有的时候不被资本市场认可的生物科技公司反倒是一场恶梦。
在查询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的股价时,犀牛科技发现,港交所会在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的股份名称后面加上“-B”,以表明其身份。若企业产品上市并通过港交所的“盈利测试”,则可以摘掉股份简称后的“-B”。
以最近上市的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腾盛博药-B(02137.HK)为例,其在7月13日上市,发行价为22.25港元/股。但在上市次日其股价便跌破发行价,截至7月16日收盘,其股价已跌至20.80港元/股。
除了上市未及一周的腾盛博药,其余35家企业也并不是全部得到了市场的认可。截至2021年7月16日,与2021年初相比,上述36家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中,有23家企业的股价上涨,13家企业的股价下跌。
其中,2021年内涨幅最大的是开拓药业-B(09939.HK),涨幅为569.22%;跌幅最大的是兆科眼科-B(06622.HK),跌幅为33.57%。
但即使是已摘掉“-B”,开始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也并不一定能获得资本市场的青睐。
截至目前,在港交所上市的36家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中,有4家企业摘掉了“-B”的后缀,分别是百济神州、信达生物、君实生物和复宏汉霖。但在2021年上半年,君实生物和复宏汉霖的股价呈下跌之势,而信达生物的股价在上半年也仅上涨了0.30%。
归根结底,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的股价与其产品的市场前景息息相关。若想获得资本认可,仅产品成功上市还不够,还要让市场看到产品的广阔未来。
“未来可期”和“割你的药”
康希诺生物-B(06185.HK)就是产品带动股价的典型。
作为一家疫苗研发企业,2020年前,康希诺生物一直未能实现盈利。康希诺生物2020年报显示,2018年至2020年,其收入分别为0.01亿元、0亿元和0.19亿元,年内亏损及综合亏损总额分别为1.38亿元、1.57亿元和3.97亿元。
但随着新冠疫情的暴发,2020年3月,康希诺生物宣布,其将与军事科学院的陈薇院士团队合作,研发腺病毒载体的新冠疫苗。此后,康希诺生物的股价一路飙升。
数据显示,2020年3月2日,康希诺生物-B收于83.10港元/股。而上述消息披露后,其股价一路上扬,至2021年2月11日,其股价最高达到450.00港元/股,较披露该消息前涨幅超过400%。康希诺生物-B也收获了“新冠疫苗第一股”的名号。
(来源:老虎证券)
7月16日,康希诺生物公布了2021年上半年业绩预告。
2021年上半年,凭借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克威莎在国内外的销售增长,康希诺生物不负众望,成功扭亏为盈,预计实现净利润约9亿-10.5亿元。
可以说,康希诺生物让市场看到了它的“未来可期”,也收获了市场的支持和肯定。
但基于新冠疫苗的业绩增长并不一定会持续下去,其他厂商的竞争、疫情的趋缓都有可能影响康希诺生物的盈利能力。
据称,康希诺生物2021年内还将推出两款预防脑膜炎球菌性脑膜炎的疫苗,此外其还有十余款疫苗在研。康希诺生物未来的市值,也许还要依赖这些产品的市场表现。
不过,与康希诺生物相比,歌礼制药-B(01672.HK)就没那么幸运了。
歌礼制药并非寂寂无名之辈,它是港交所上市制度改革后,赴港上市的第一家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主要研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等疾病的相关药物和抑制剂。
但歌礼制药显然没能承受住“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第一股”王冠的重量。
歌礼制药上市之初,其丙肝药物达诺瑞伟也刚刚获批上市。但市场上其他丙肝药物仅需口服,而达诺瑞伟还要依赖注射干扰素,这严重限制了其发展潜力。雪上加霜的是,2019年医保谈判后,吉利德和默沙东的丙肝药物入选了医保名录,达诺瑞伟未能入选,这基本宣告了该型药物在内地市场的失败。
2020年,歌礼制药的另一款口服丙肝治疗药物拉维达韦获批上市,但是国内的相关药物早已“泛滥”,相关药物的价格也在一轮又一轮的厮杀中降至最低。歌礼制药称,其可能面临抗病毒药物市场的激烈竞争。
从歌礼制药的业绩也能看出,其近年来的景况着实不太乐观。年报显示,2018年至2020年,歌礼制药收入分别为1.66亿元、1.73亿元和0.35亿元,年内亏损分别为0.20亿元、0.96亿元和2.09亿元。
市场同样也以行动表现对歌礼制药的不看好。
2021年7月16日,歌礼制药报收3.40港元/股,较其发行价14.00港元/股,已跌去75.71%。许多投资者戏称其为“割你的药”。
更重要的是,7月16日,歌礼制药股票的日成交额仅为392.16万港元,换手率仅为0.10%,这表明,歌礼制药在港股市场中的流动性已经日渐枯竭。
从“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第一股”到“割你的药”,歌礼制药产品的表现不佳,终究让投资者对其失去了信心。
摘下“-B”头衔并不是终点
在4家摘下“-B”头衔的生物科技公司中,百济神州无疑是最亮眼的一家企业。
2021年6月28日,百济神州科创板首发过会,若本次百济神州在A股上市,其将成为首家在纳斯达克、港交所和上交所三地上市的生物科技公司。目前,百济神州的市值已经接近2000亿元。
2019年7月,港股上市近一年的百济神州-B(06160-HK)发布公告称,经由市值╱收入测试,港交所认定,其已经不再属于“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因此,其股份名称将不再加上标记“-B”。
但摘下“-B”头衔并不是终点,目前看来,百济神州的营收虽然不断提升,但其赚钱速度仍不能满足其“烧钱”需求。
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0年,百济神州营业收入分别为13.10亿元、29.54亿元和20.01亿元,净亏损分别为47.47亿元、69.15亿元和103.69亿元。而招股书显示,截至2020年9月30日,其累计未分配利润为-243.03亿元。
更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百济神州产品市占率并不高。以其BTK抑制剂产品“百悦泽”为例,2020年,其在中国的销售额为0.2亿美元,远低于强生公司同类型产品的销售额。而该产品在美国的销售额与强生公司同类型产品相差更多。
(来源:百济神州招股书)
2021年一季度,百济神州终于扭亏为盈,但此次盈利主要源于一次性的技术授权收入,并不能扭转其持续亏损的态势。百济神州距离真正实现盈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若百济神州成功登陆科创板并募得200亿元资金,确实可以为其减轻许多资金压力。但如何提升自身的造血能力,将成为百济神州要面对的下一个难题。
百济神州总裁吴晓滨曾言,对于创新药企来说,能不能做好商业化是非常重要的大考。对于目前在港上市的36家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来说,商业化是它们共同的目标,不能成功实现商业化的企业,最终也不会受到市场以及投资者的青睐。
(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