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报道
长生人寿被抛弃了?
相伴12年 长生人寿终与伙伴“走散”
作者:禾凉
来源:GPLP犀牛财经(ID:gplpcn)
2021年,长生人寿真的有点难。
继信达资产退出控股幸福人寿后,AMC系保险公司再遭股权转让,这次“花落”长生人寿。
2021年6月28日,长城资管将其直接及间接持有的长生人寿70%股权(包括长城资管直接持有的51%股权和长城资管全资子公司长城国富置业有限公司持有的19%股权)挂上了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转让价格为39.70亿元,挂牌期满时间为7月26日。
来源: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
此次挂牌转让股权系长城资管对所持长生人寿股权的清仓处理。
后续谁来接管长生人寿?其命运将何去何从呢?
长生人寿被股东抛弃了
公开资料显示,长生人寿成立于2003年9月,注册资本为21.67亿元,由长城资管、日本生命保险相互会社和长城国富置业有限公司共同合资经营,是中国首家获准开业的中日合资寿险公司,第一大股东为长城资管,最终受益股份为70.00%;第二大股东为日本生命保险相互会社,最终受益股份为30.00%。
历史上,长生人寿还曾经历过3次股权更迭。
2003年成立以来,长生人寿初始股东是上海广电(集团)有限公司和日本生命保险相互会社,双方持股比例均为50%,彼时注册资本为3亿元。
2009年,上海广电(集团)有限公司因自身经营不善和意欲回归主业等原因,将所持长生人寿股权悉数抛售给长城资管,同时和日本生命保险相互会社分别向长生人寿注资5亿元,长生人寿注册资本也由3亿元变为13亿元。
2015年,长城资管再次深化对长生人寿的股权布局,并协同长城国富置业有限公司一同入局长生人寿,双方合计向长生人寿投资8.67亿元。如此下来,长城资管持有长生人寿51%股权,长城国富持有长生人寿19%股权,长生人寿注册资本金增至21.67亿元,日本生命保险相互会社也因此退居长生人寿二股东。
长生人寿的控制权由上海广电(集团)有限公司和日本生命保险相互会社共同持股,变为如今的长城资管一家独大,股权更趋集中,但是业绩“痛点” 仍不褪色。
据公开资料,2009年至2020年,长生人寿的营业收入分别为0.72亿元、2.24亿元、2.90亿元、3.88亿元、3.46亿元、3.38亿元、3.91亿元、22.01亿元、21.42亿元、25.67亿元、17.49亿元、19.58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49亿元、-0.50亿元、-0.72亿元、-0.81亿元、-0.90亿元、-0.34亿元、-0.56亿元、0.02亿元、-1.34亿元、-2.60亿元、-1.66亿元、-0.45亿元。
由此可见,长城资管控股长生人寿的前6年,长生人寿出现了连续6年的亏损,营业收入也徘徊于4亿元以下,不过,后6年,长生人寿开始扭亏为盈,尤其是从2014年起,长生人寿开始略有盈利。
不过,12年以来,长生人寿亏损合计仍达10.35亿元。
在长城资管的控制下,长生人寿业绩为何会如此“落寞”?
公开资料显示,长城资产是4家国有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之一,且拥有银行、保险、证券、信托等全牌照,日本生命保险相互会社则是日本最大的寿险公司,同时也是日本最大的养老金发放管理机关。
可以说,作为股东,长城资产和日本生命保险相互会社的股东实力都是“杠杠的”,只是,股东实力再强都无法拯救长生人寿的业绩“危机”。
某业内人士曾一语道破,长生人寿的经营状况与其高管构成也有一定的关系,该公司总经理等多个重要职务负责人,均来自大股东长城资管,对保险业熟悉度有限,战略定位一定程度上有所偏离市场化。尤其是在获客模式方面,资管公司与保险公司的经营模式存在较大差异,资管业务“等客上门”属性较强,而保险业则重视外拓展业。
例如长生人寿的原董事长孟晓东就曾为长城资管的副总裁,现任董事长杨国兵也为长城资管高层,长生人寿总经理沈逸波同样来自长城资管。
该判断是否是长生人寿多年亏损的主因,GPLP犀牛财经已发函求证长生人寿,截至发稿,尚未得到回复。
此外,2020年8月,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妥善应对疫情冲击更好发挥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化解处置风险功能作用的通知》称,要求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专注主责主业,转变依赖监管套利、多元化经营的老路,围绕“资产管理”培育投资银行、财务顾问等财技和专业能力,专注打造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其化解处置金融和实体企业风险的功能作用。
且在长城资管召开的2021年工作会议上,其也确定了坚持聚焦主业的发展思路。
“回归本源”政策也为长城资管清仓长生人寿添了把火。
长生人寿业绩亏损 转型阵痛期投诉量未减
长生人寿毕竟还是一个“香饽饽”,据媒体报道,中再集团和腾讯均有意向竞标此次长生人寿的股权。
公开资料显示,中再集团由财政部和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发起设立,2007年10月整体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腾讯则是一家互联网企业。
长生人寿倍受资本青睐或与其持有寿险牌照有关。
中国社会科学院保险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向楠曾表示,根据净资产、近年的收入和盈利状况、分支机构数等基本指标看,当前中国寿险公司以及重要类型金融机构的牌照很稀缺,成为实际控制人或主要股东之一的吸引力非常强。
此外,部分公司因高利润低成本进入保险行业,不惜以高风险扩展业务,而忽视了保险行业的保障功能,再加上保险产品同质化严重,存在价格战等恶性竞争,从而使得保险公司获牌趋难。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虽然拥抱“寿险牌照”这块金砖,但长生人寿寿险业务仍有自己的“小烦恼”。
长生人寿依赖寿险,而且长期发展寿险中的中短期产品,同时依赖银保渠道,随着行业转型,长生寿险也决定转型。
2017年,长生人寿主动发展个险渠道业务和银保高价值期缴业务,停售银保趸缴和低价值期缴理财型业务。
决定转型也同样意味着“扒皮抽骨”,长生人寿在2016年短暂地收获了“甜头”后,转型再度使其业绩急转而下,直到2020年末,长生人寿仍有0.45亿元的亏损,同时,保费收入也有了一定程度的下滑。
2018年至2020年,长生人寿的已赚保费分别为22.88亿元、14.72亿元、15.87亿元;保险业务收入分别为23.16亿元、14.84亿元、18.98亿元。其中,寿险业务收入分别为20.17亿元、9.77亿元、12.44亿元,寿险业务收入占保险业务收入比值分别为87.09%、65.84%、65.54%。
保费下滑的同时,长生人寿收到保单投诉量也并不见少。2020全年,长生人寿仅上海地区的保单投诉量便居前10位,2020年第四季度收到的保单投诉量更是高于人身保险公司万张保单投诉量中位数。
公开资料显示,仅就上海地区,2020年,人身保险公司亿元保费投诉量中位数为1.39件/亿元,其中,长生人寿为亿元保费投诉量居前10位,为6.03件/亿元;幸福人寿上海分公司、长生人寿、中意人寿上海分公司的万张保单投诉量位居人身保险公司前列。2020年,人身保险公司万张保单投诉量中位数为0.82件/万张,长生人寿为5.04件/万张。
此外,2020年第四季度,人身保险公司万张保单投诉量中位数为0.20件/万张,长生人寿为0.58件/万张。
GPLP犀牛财经查询天眼查APP得知,截至发稿,长生人寿共牵涉8起诉讼,作为原告/上诉人诉讼牵涉金额为6.95万元,作为被告/上诉人牵涉金额合计10万元,牵涉案由包括人寿保险合同纠纷、人身保险合同纠纷、劳动合同纠纷。
来源:天眼查APP
在如今控股股东意欲离开,“转型阵痛”尚未缓解的情况下,长生人寿将如何继续转型,GPLP犀牛财经将持续关注!
(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