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报道
海底捞创始人承认犯错 股价跌落“海底” 关联外卖公司被强制执行
外送业务被强制执行。
作者:奶茶咖啡
来源:GPLP犀牛财经(ID:gplpcn)
图片来源:海底捞官网
海底捞(06862.HK)关联的外卖公司被强制执行,执行标的0元。
据天眼查App,海底捞外送关联公司海鸿达(北京)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新增一项被执行人信息,案号(2021)京0105执23945号,执行法院为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
(来源:天眼查)
公开资料显示,海鸿达又名Hi捞送,成立于2010年6月,是海底捞的外卖品牌,主营海底捞火锅外卖业务,包括个人餐、家庭用餐、团体餐、大型宴会包席、野炊等。
此次外送业务被强制执行,令海底捞再次引起了消费者的注意。
最近海底捞的股价呈下跌趋势,作为“火锅第一股”,4个月时间内股价跌去一半,市值蒸发超过2400亿港元。
截至2021年6月24日,海底捞收报36.90港元/股,跌0.27%。
(来源:东方财富网)
除市值蒸发外,伴随海底捞的还有净利润的下滑、菜品涨价、门店暂停营业等负面消息。
海底捞发布的2020年报告显示,其实现营业收入286.14亿元,同比增长7.8%;实现年内溢利3.10亿元,同比下降86.8%。
(来源:海底捞公告)
海底捞表示,营收的增长系餐厅网络拓展的影响;新冠疫情的影响,导致其2020年上半年业务受到重大影响,致其利润下降。
此外,海底捞在公告中提到其外卖收入相比较2019年同比增长60.0%,由 4.49亿元上升至7.18亿元。
海底捞门店数量也由2019年底的768家增加至1298家,但对于门店的扩张,海底捞创始人张勇在近期承认,在2020年6月作出门店扩张的决定是错误的,承认海底捞内部的制度问题没有解决,但是他也提到,一旦整合好现在的门店,还会继续扩张。
海底捞门店扩张的背后,却是部分区域门店的暂停营业。
6月初,北京近10家海底捞门店歇业或延期开业一度登上了热搜,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海底捞朝阳门悠唐购物中心店,从2020年11月底确定装修以来,迄今仍未完成。门店施工现场的告示显示,原定的装修时间为3月初至3月底,但目前已延期至6月底。
其实这并不是仅仅在北京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海底捞在全国各地的门店都有类似的经历,海底捞表示,整体门店扩张速度过快,导致加密型门店翻台率下降以及新店爬坡期拉长。
值得注意的是,极致服务为招牌的海底捞,在疫情之后频频“翻车”。
2020年3月下旬,海底捞调高了部分产品的价格,比如毛血旺半份,一份8小片,价格从16元涨到23元;土豆片半份,13元,相当于每片1.5元;普通米饭7元一碗等,此次涨价又让海底捞再度登上了热搜,引起了消费者们的不满。
经不住舆论的海底捞在2020年4月10日发布致歉公告表示:“此次涨价是公司管理的错误决策,伤害了海底捞顾客的利益,我们深感抱歉”。
(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