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报道
巨额亏损 上市募资仅为预期58% 上市救的了缺钱的青云科技吗?
收入规模达到13亿元以上时能够实现盈利。
作者:李东耳
来源:GPLP犀牛财经(ID:gplpcn)
2021年3月16日,青云科技(688316.SH)成功上市。随着青云科技上市,除华为外,国内主要的云计算玩家基本都已直接或间接在二级市场上亮相。
然而,青云科技虽然被称作是“混合云”第一股,但其经营状况却对不起这个第一的称号。纵观青云科技的招股书,那就是两个字:缺钱。
虽说当前的云计算企业亏损是常态,但青云科技不仅亏损额连年扩大,毛利率逐年下降,账龄越来越长,能收回的钱却越来越少,而且此次IPO也没有达到预期的募资需要,上市后的青云科技该怎么面对广大投资者们呢?
亏损逐年扩大 市场份额落后
翻看青云科技的招股书,首先一个问题就是巨额的亏损。
从2017-2020年上半年,青云科技分别实现净亏损0.96亿元、1.49亿元、1.91亿元、0.78亿元,亏损额基本上呈逐年扩大的趋势。
在招股书中,青云科技表示,在考虑了使用本次发行募集资金的前提下,收入规模达到13亿元以上时能够实现盈利。根据青云科技给出的规划,最快2023年,最慢2028年能够达到这个水平。
然而,仅从当前的数据来看,2023年能否实现13亿营收目标还需打个问号。因为从2017-2020年上半年,青云科技分别实现营收2.39亿元、2.82亿元、3.77亿元、1.44亿元,离这个目标还有四倍的距离。
营收增长缓慢的同时,青云科技的应收账款也居高不下,从2017-2020年上半年各期末,青云科技应收账款的余额分别为0.99亿元、1.13亿元、1.15亿元1.19亿元,其中1年以上长账龄应收款占比逐年增长,2017-2020年上半年各期末分别为4.25%、12.19%、25.63%、29.21%。
应收账款高企的一个原因就是青云科技大量逾期金额逐步升高,回款减少,2017-2020年上半年各期末,青云科技应收账款中的逾期金额分别为2266.92万元、4074.77万元、4895.28万元、5114.96万元,回款金额分别为1002.05万元、1802.77万元、979.53万元、590.82万元。
招股书显示,青云科技的主营业务是以公有云为主的云服务和以私有云、混合云为主的云产品,然而,正是其主营业务导致严重亏损。
据其招股书显示,在2017年,青云科技的云服务尚能保持2.3%的毛利率,然而2018年之后青云科技的云服务就一直处于负毛利的状态,且不断下降,2018-2020年上半年,青云科技的云服务毛利率分别为-18.92%、-26.53%、-30.41%。
继续深究其云服务的状况,不难发现,伴随着公有云市场竞争不断升级,在阿里云、华为云、百度云等巨头不断加大筹码下,公有云市场进一步洗牌,这也同时导致青云科技云服务盈利能力不断下降——青云科技在其招股书中明确指出,公有云领域竞争较为激烈,预计会持续产生大量开支短期内无法盈利。
据招股书显示,截至2019年,中国公有云IaaS市场规模为452.6亿元,其中青云科技的市场份额只有0.29%,同时2019年青云科技云服务业务收入1.30亿元,阿里云云计算业务收入400.16亿,业务规模差距悬殊。
在私有云和混合云方面,青云科技的表现也不如人意。据IDC的数据,2019年,青云科技在超融合整体市场中份额为3.4%,相对于排名前三的华为的23.6%、新华三的21.0%、深信服的15.0%,青云科技在私有云上的市占率还有待提高。
在混合云方面,青云科技虽然是国内较早布局混合云的企业,但从财务数据上看,青云科技在混合云上的优势显然还没有变成资本优势。
对此,青云科技向GPLP犀牛财经表示,随着传统企业上云周期的到来,云产品业务获得快速发展,成为核心收入贡献来源,而云服务业务收入增速放缓,收入占比下降,收入结构的调整推动了盈利能力上升。未来,青云科技将重点放在发展云产品业务的同时,避免在云服务业务上的大规模投入和与巨头型竞争对手的正面竞争,控制云服务业务规模,进而控制其亏损对整体业绩的影响。
不过,一旦控制业务规模,青云科技还能持续增长吗?与此同时,即便你避免与巨头正面竞争,然而在一个市场当中,这个问题怕是不能回避吧。
青云科技深陷价格战泥潭
时间回到黄允松决定创业的2012年,那时的云计算刚刚为人们熟知并开始高速发展,一大批云计算服务商出现,青云科技就是其中之一。
创业两年后,2014年,青云科技可独立交付的公有云产品上线。
不过,投资大、产出慢的公有云市场并不属于中小玩家。
伴随着公有云市场的大量玩家涌入,价格战成为行业的首选的战略之一,为了抢占市场,阿里云、AWS等中外云服务商均在通过降价打价格战,仅阿里云就在2014年一年内至少降价6次,其他云服务商的降价更是不尽其数。
而青云科技作为一个创业公司并没有雄厚的资本来进行价格战,对于青云科技来说,无异于以卵击石。
于是,2014年,青云科技将目光放到了利润更高的私有云市场上。但和其他大服务商相比,成立仅2年的青云科技想要拿到私有云订单并不具备优势。为此,黄允松专门飞到深圳并在那里租了一间房,为的就是能够拿下第一个私有云的单子。
黄允松如此迫切地想要得到的这个客户变是招商银行。由于招商银行与巨头之间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再加上当时招商银行签订的另一家巨头没能按时交付,黄允松如愿以偿地与招商银行合作成功。
虽然只有几百万的规模,但这给青云科技进军私有云市场开了个好头,毕竟以金融为切入点,可以帮助青云科技在日后拿到更多的优质客户。
然而,青云科技的希望落空了,他们并没有因私有云得到良好的改善。
一方面,价格战愈演愈烈,一些大的服务商甚至“送”云。2016年,阿里云宣布核心云产品最高降价50%,随后不久,腾讯云给出了最高3折的降价优惠,全球第一的亚马逊更是直言降价是亚马逊的核心战略。
2017年,腾讯云一分钱中标厦门政务云,中国电信一分钱中标辽阳市政务云,这样的价格让其他云服务商望而却步。
另一方面,随着企业上云的热度不断提高,更多的大厂开始入场。2017年,华为正式进军公有云,网易推出了专属云。更多大厂的加入不仅让青云科技所面临的竞争加剧,还让其资金状况雪上加霜。
随着公有云价格战的升级以及竞争的加剧,公有云又越来越无法完全满足企业的上云需求,私有云成为越来越多的企业上云的选择,青云科技将重心像私有云倾斜,公有云业务则逐渐转变为混合云解决方案的组成部分。
不过,虽然私有云及混合云业务的比重不断升高,但仅从营收来看,公有云贡献的营收依然很高,截至2020年上半年,青云科技44.72%的营收都来自于云服务,由于公有云业务毛利一降再降,青云科技的造血能力已不堪重负。
2017年,青云科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还有1051.19万元,然而到了2018年,青云科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开始降为负值。2018-2019年,青云科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流出分别为6329.70亿元、8700.04亿元。
随之而来的是没钱可用的尴尬。截至2017-2020年各期末,青云科技的货币资金余额分别为7.51亿元、9.32亿元、0.94亿元、1.07亿元。2019年,青云科技还只有150.99万元的短期借款,至2020年上半年,短期借款增至3000.00万元。
可以说,如果不上市融资续命,青云科技真的有可能会死。
对此,青云科技向GPLP犀牛财经表示,云产品业务无论是收入占比还是增速都明显高于云服务业务,加之云产品客户有较高的复购率,随着业务收入的扩大,云服务的收入占比会逐渐变小,相应亏损能够被云产品的毛利所覆盖,从而给青云科技带来正的经营性现金流。
然而,在不断价格战的背景下,依靠上市融资续命的青云科技,应收账款高企,扭亏为盈这或许是他们的一个单纯的梦想吧?
青云科技能杀进二线城市么?
青云科技难以盈利的另一个原因可能与其市占率主要范围还是在北上广深有关,黄允松也曾明确表示,上市后将扩展二线城市的市场。
然而青云科技是否真的有这个能力撬动二线城市市场?
公有云难以与大厂抗衡,私有云方面作为创业公司的青云又客户基础薄弱,这对销售能力有着极大的考验,短时期内恐怕也难以得到本质上的改变。那么对于青云科技来说,可以帮助其实现突破的恐怕就只有混合云了。
尽管企业上云已经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企业都敢于上云。
一方面,不少企业并不敢将核心数据放到公有云上,另一方面,私有云又很难满足客户的全部需要,因此,融合了公有云和私有云优点的混合云正逐渐成为云计算行业的趋势。
早在2014年的时候,青云科技便开始探索混合云,然而截止2019年采用混合云的企业也不足10%,受制于混合云的整体规模,混合云的领先地位并没有给青云科技的整体情况带来根本性的改善。
这一状况或许会随着企业上云的脚步加快而发生改变,但与青云一样觊觎这块市场的云服务商还有很多,很难保证不会再次出现价格战。
此外,一个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开拓新地域的市场,不仅仅是技术过硬,还要有足够的人力,人力投入的背后显然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据招股书,2017-2020年上半年,青云科技职工薪酬(包含股份支付)分别占营收的50.84%、50.51%、50.87%、51.91%,也就是说,青云科技一半的营收都给了员工。
根据招股书,目前青云科技共有员工503名,其中研发人员200名,剩下的大部分是销售及管理人员,在已经拥有大量销售人员营收都不尽如意的情况下,青云科技的营收能力由此可见一般。
要扩张业务,首先就要招人,根据青云科技的规划,仅是研发团队就需要扩充到343人,再加上青云科技想向二线城市推广的营销战略,在不影响已有业务的情况下,青云科技需要大量销售与管理方面的人才,这必然又将增加不小的人力成本支出。
而且,鉴于青云科技的市场地位,即便其此次登陆资本市场,也未能按照预期被投资者所认可——公开资料显示,本次IPO,青云科技原计划募集资金11.88亿元,但实际募资资金净额只有6.87亿元,募集资金既要用于对现有的云计算产品进行更新迭代,丰富产品功能,又要加强营销体系建设,拓宽销售渠道,开发新的市场区域,还要加大技术研发、市场开发、人才引进等方面投入。
在上市融资都不够预期的背景下,这让青云科技的未来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对比青云科技的乐观,青云科技向GPLP犀牛财经表示,其他城市的人力成本要低于北上广深,拓展北上广深以外的市场不会对盈利带来不利影响,或许,现实更加残酷,因为,招揽人才的费用可能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支出,一家云计算公司要向新的城市拓展业务,还需要有大量前期投入,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费用。
比如,研发需要投入、销售需要投入,上市募集的资金又不够,在这种背景下,连年亏损的青云科技钱从哪来?
若进军二线市场不顺利,青云科技13亿元盈利的目标可能就要再议了。
(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