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报道
深康佳A追债不成,反被朱新明证伪视频举报
“谣言止于智者”
作者:夏天
在国务院、财政部、发改委等部门“一揽子”增量政策的持续推动下,国内家电等领域企业迎来新的增长机遇。其中龙头企业康佳集团【深康佳A(000016)】发布大股东变更公告后,有望进一步实现价值提升。
然而,近期深康佳A却陷入了一场“纷争”——江西康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江西新材”)原实控人朱新明实名举报康佳内部管理人员职权侵占。事件也激起了群众深挖深康佳A一直以来通过法律武器来捍卫合法权益的艰辛历程。
两者关系源于2018年,深康佳A斥资收购江西新材51%股份。彼时,深康佳A正处于战略转型的关键时期,玻璃陶瓷新材料业务被视为转型的重要方向。江西新材拥有高新技术企业资质,其玻璃陶瓷材料业务符合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政策,与深康佳A的业务布局相契合。
令深康佳A始料未及的是,高价收购后的良好业绩至此之后每况愈下,这一转变的关键人物,也正是朱新明。
据了解,在收购之前,朱新明就已经开始了一场疯狂的“掠夺”行动,将江西新材的资金转移到自己名下。江西新材的业绩由好变差的“场面”或许也与此有关。
此外,朱新明还被质疑侵吞江西新材2亿资金,收购后又拒付给深康佳A 9.38亿业绩承诺补偿款。
公开资料显示,为了挽回损失,深康佳A在起诉朱新明等履行业绩承诺的同时,也对其涉嫌职务侵占的行为向公安机关报了警。2025年2月,江西南昌市安义县公安局已受理该案,目前案件在取证过程中取得了重大进展。
值得关注的是,已官司缠身的朱新明在公安受理案件期间潜逃至国外,企图逃避司法追责,并在抖音等平台发布不实举报,恶意诬告抹黑上市公司,试图以舆论干扰司法程序。尽管调查证实其内容涉嫌诽谤,但其混淆视听的目的已达到,与其逃避业绩补偿的行为如出一辙。
侵吞资金、违背承诺,或许早有预谋
深康佳A当时计划在完成江西新材的收购后,对其业务进行全面梳理和整合,积极推动玻璃陶瓷材料在电子业务应用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这笔收购似乎前景一片光明。
2017年,江西新材的营收为4.95亿元,净利润为1.1亿元,按照收购时给予的15亿元估值,江西新材收购市盈率达到约14倍。
作为收购条件,江西新材原实控人朱新明及其妻冷素敏、共青城金砖融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金砖融投资”)、共青城新瑞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新瑞投资”)共同作出业绩承诺。
各方承诺江西新材2018至2022年净利润分别不低于0.6亿元、1.2亿元、2.5亿元、3.2亿元和3.5亿元,五年累计净利润不低于11亿元。
若未完成,朱新明等承诺方需按承诺净利润与实际净利润差额乘以各自持股比例进行现金补偿。
但2018 – 2022年,江西新材净利润分别为6009万元、-4099万元、-1.6亿元、-3.1亿元和-4亿元,远未达标。
事实上,2017年江西新材净利润就已超亿元,对赌业绩并未大幅超出以往,稳中求进的增长步调完全能实现对赌目标,亏损与发展前景明显不符,背后原因或许不言而喻。
在收购前,朱新明就已通过多种途径将江西新材资金通过企业付款等方式,转入自己名下。
成立于2015年的江西美吉实业有限公司(简称“江西美吉”)最初法定代表人周爱军及投资人周发林均为江西新材员工。
值得注意的是,经审计报告确认及会计师事务所核明,朱新明为江西美吉实际控制人。
2018年4月至7月,即深康佳A收购前,朱新明控制江西新材向江西美吉转移资金1.45亿元,转账依据仅有朱新明签字的付款申请单及付款凭证,并无实际交易。
转移1.45亿元款项后,深康佳A才完成入股。转移这笔资金前的2017年12月,中央企业贫困地区(江西)产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签署投资协议,投资1亿元入股江西新材。
该有限合伙的普通合伙人最终控股方是江西国资委。这意味着,朱新明这笔资金转移,不仅间接损害深康佳A利益,也直接侵占江西国有资产权益。
朱新明等拖欠巨额债务,康佳无奈“讨债”
因未完成对赌业绩,抵扣尚未支付的股权转让款6118万元后,朱新明和冷素敏夫妇、金砖融投资、新瑞投资应向深康佳A支付业绩补偿金9.38亿元。
但朱新明等各承诺方并未履行补偿义务。
按投资协议,江西新材未完成业绩目标,朱新明等原实控人应向康佳集团支付估值调整金额12.28亿元,并履行回购义务,回购价款约11亿元。外加9.38亿元补偿款。
业内人士表示,朱新明在商业领域信誉可谓“声名狼藉”。
经公开信息核查,朱新明及其实际掌控的关联公司所涉被诉案件数量惊人,接近230起,涉及被诉及待诉金额累计高达46.77亿元之巨。朱新明、冷素敏及其实控关联公司被执行案件数量高达近400件,被执行案件金额约1.41亿元。
具体而言,康佳集团及其下属公司针对朱新明发起的诉讼案件数量众多,涉案金额总计已达9.41亿元;同时,康佳集团还计划通过法律途径,进一步向朱新明追讨因估值调整及回购条款而产生的补偿款,金额约为23.28亿元;此外,还有多家第三方国资企业也已对朱新明提起诉讼,涉案金额总计高达4.28亿元。
针对此次网上热传的朱新明举报深康佳A高管,相关单位调查显示,一方面,深康佳A与南方爱视公司不存在关联关系,也不存在股权代持情形,股权交易根据国有产权交易规则进行,不涉及虚增利润。另一方面,管理人员职权侵占资金实为南方爱视原实控人与朱新明的个人债务纠纷。
“谣言止于智者”,在康佳集团向深圳市南山区公安分局进行“朱新明举报视频”刑事控告之后,也为行业提供了一个正面范例:法律底线始于企业敢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公平竞争环境同样如此。
而最后更让人关注的是,公众舆论在这场博弈中扮演的重要角色。社交媒体平台上的信息传播越有话题越容易加速事件的发展,但同时也促使更多人关注到企业治理和商业道德的重要性。未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何正确辩证舆论,也将成为企业和监管部门面临的新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