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报道
奥克斯冲击IPO:“空调杀手”的低价优势还能维系多久?
“专利战”“价格战”争夺的市场不二法门。
作者:七佰
来源:IPO参考
冷知识,法国家庭和英国家庭的空调普及率不到5%,而被称为“工业之星”的德国这一数字仅为3%,不比印度的2%高多少。
对比来看,目前中国城镇空调普及率已经达到了70%以上,南方甚至达到了90%。
这里必须要为中国强大的制造业点个赞。
与此同时,欧洲这近乎空白的家庭空调市场,也被国内空调企业视为出海拓展业务、寻求新增长点的机遇。
近日,奥克斯电气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奥克斯”)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拟于港交所主板上市。
招股书显示,奥克斯此次IPO拟募集的资金将主要用于全球研发、升级智能制造体系及供应链管理、加强销售及经销渠道等方面。显然,奥克斯也把目光聚焦在了“水深火热”的国际空调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凭借“爹娘革命”异军突起的奥克斯,其与格力电器长达十余年的“缠斗”广受关注,至今仍有未了结的诉讼。
“行业背叛者”的崛起之路
奥克斯的背后是宁波商人郑坚江的“商业帝国”,其目前已手握两家上市公司:A股的三星医疗和H股的奥克斯国际。如果奥克斯电气成功上市,将会是郑坚江的第三家上市公司。
据媒体报道,1961年生于浙江宁波的郑坚江,17岁初中毕业后做起了汽车修理工的营生。1986年,恰逢承包责任制施行,郑坚江承包了一家经营不善的钟表零件厂,开启了创业之路。
1989年,郑坚江通过接“外包项目”,发现了电能表整机的市场潜力,于是在宁波创办了三星仪表厂(即上市公司三星医疗的前身),成为电表整机生产厂商。
1994年,郑坚江在宁波成立了奥克斯品牌,正式进入空调行业。
不过,彼时空调行业是格力、科龙、海尔、美的、春兰、华宝以及外资品牌的天下,奥克斯要想在空调市场夺得一席之地并不容易。
不过,也不是没有办法。
2001年,奥克斯发起了一场“免检是爹,平价是娘”的“爹娘革命”,令其40多款机型的降价幅度高达30%,赚足了消费者眼球。2002年,奥克斯又发布了《空调成本白皮书》,以“行业背叛者”的形象曝光了空调行业的利润秘密。
这份白皮书直接把空调的成本秘密一项一项列出来,奥克斯一台1.5匹冷暖型空调里,生产成本为1378元、销售费用为370元、商家利润为80元、厂家利润为52元,除了压缩机等核心零部件需要进口外,其他都是业内公认的好用料。
这一“不讲武德”的做法,却让奥克斯异军突起,被业界冠名“价格屠夫”。
奥克斯也凭借低价战略,逐渐步入空调行业的第二梯队。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截至2023年,按销量计算,奥克斯是全球第五大空调提供商。
招股书显示,2022年、2023年、2024年前三季度(以下简称“报告期”),奥克斯分别录得收入约为195.28亿元、248.32亿元、242.78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约为14.42亿元、24.87亿元、27.16亿元。
不过,在低价战略下,奥克斯的毛利率并不出彩。报告期各期,奥克斯的毛利率分别为21.3%、21.8%、21.5%。对比来看,2024年第三季度,美的集团、格力电器、海尔智家的毛利率分别为26.7%、30.21%、30.8%。
事实上,随着新一代“价格屠夫”小米的崛起,空调市场又有再度掀起价格战的趋势。而这对原本就执行低价战略的奥克斯来说,无疑会进一步挤压利润空间。
负债率高达84.6% IPO前分红近40亿
奥克斯已谋划上市多年,2016年,奥克斯曾短暂登陆新三板,不过一年后便匆匆摘牌。
或许是新三板市场本身的流动性不足、融资功能有限的原因。
此后,奥克斯开始谋划A股上市,并于2018年底开始接受东方证券的上市辅导。
不过,2023年6月,当奥克斯电气完成辅导后,却没有继续推进A股上市进程。直到近日,奥克斯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其在本次招股书中作出回应称,“上市辅导并不构成向中国证监会或上海证券交易所提交上市申请”
对于奥克斯弃A赴港,市场说法不一。
不过,A股审核严格通常需要2-3年才能完成,而港股相对用时更短,满足条件后,4-6个月内便可完成上市。
这或许是奥克斯转战港交所的主要原因。而从财务角度来看,奥克斯确有急于上市的理由。
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各期,奥克斯的资产负债率分别高达88.3%、78.8%、84.6%。截至2024年9月30日,奥克斯电气流动负债总额由2023年末的148.50亿元增加至164.49亿元,负债净额由20.29亿元增加至24.02亿元。
截至2024年9月30日,奥克斯电气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8.96亿元。
在全球经济不确定的当下,更高的竞争成本以及持续不断产品研发投入,都对资金有着较高的需求。
因此,奥克斯选择赴港上市可以说是当前形势下的最优解。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奥克斯在IPO前进行了大手笔分红,分派股息37.90亿元。而奥克斯在报告期内的利润合计为66.45亿元,该次派息金额约占整个报告期净利润的57.04%。
在负债高企的情况下,先高额分红再募资补流,这种做法是否合理,值得商榷。
与格力恩怨仍未了 出海大计缺品牌
奥克斯与格力的恩怨始于2013年,据媒体报道,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在公开场合直指奥克斯挖走了自己的核心人才,从而拉开了这场旷日持久的“人才战”和“专利战”。
此后,双方曾多次因专利权、产品质量等问题展开激烈论战,甚至诉诸法律。
自2015年以来,格力电器与奥克斯电气之间的专利侵权纠纷持续升级,成为空调行业内备受瞩目的法律战。双方的争执焦点主要集中在专利权的归属与侵权问题上,进行了多次法律诉讼。
2015年,格力电器首次将奥克斯电气告上法庭,指控其涉嫌侵犯格力所拥有的3项实用新型专利。经过司法程序,法院最终判定奥克斯构成专利侵权,并判决其向格力赔偿经济损失230万元。
然而,这并未成为双方纠纷的终点。2017年,格力再次提起诉讼,指控奥克斯侵犯了其8个类别的空调产品专利。此次诉讼规模更大,涉及的专利数量更多,最终法院判定奥克斯需向格力赔偿4000万元,这一金额创下了当时空调行业专利索赔金额的最高纪录。
面对格力的连续打击,奥克斯并未选择退缩,而是采取了积极的反击策略。2018年12月,奥克斯购买了东芝空调的压缩机专利,并随即对格力提起反诉,指控其同样存在专利侵权行为。经过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和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审理,法院认定格力构成专利侵权,并判决其向奥克斯赔偿累计总额约2.2亿元。这一判决结果无疑为奥克斯在专利纠纷中扳回一局。
然而,双方对于判决结果均表示不满,并继续向最高人民法院提起上诉。2023年4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对该案进行了开庭审理。庭审持续9小时,吸引了约6万人次在线观看,显示了公众对于该案的广泛关注。最终,最高人民法院认定格力被诉侵权专利不符合授权条件,裁定该专利无效。这意味着奥克斯的一审判赔金额瞬间化为乌有,双方又回到了起点。
尽管法律诉讼不断,但格力与奥克斯之间的纠纷并未就此结束。奥克斯电气的招股书披露,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奥克斯仍作为共同被告牵涉到一宗与格力相关的商业秘密及知识产权侵权诉讼中。该诉讼指控奥克斯及其员工侵犯了格力的8项专利相关的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并索赔经济损失及合理维权费用共9900万元。这一诉讼无疑为双方之间的纠纷增添了新的变数。
除了法律诉讼外,双方在市场上也展开了激烈的舆论战。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曾在股东大会上公开指责奥克斯“天天挖人、挖专利”,并表示为了维护制造业的创新氛围,格力必须与奥克斯斗争到底。而奥克斯则回应称,其引进人才均通过正常招聘途径,并未违反任何竞业禁止规定。此外,双方还曾就产品质量问题展开实名举报与反击,进一步加剧了市场上的紧张氛围。
尽管面临诸多纠纷与挑战,奥克斯并未停止自身的发展步伐。
近年来,奥克斯积极布局海外市场,海外业务收入持续增长。报告期各期,奥克斯海外业务收入分别为83.86亿元、104.12亿元和111.36亿元,分别占同期总收入的42.9%、41.9%和45.9%。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奥克斯的海外业务主要依赖于ODM代工业务,自主品牌占比相对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奥克斯在海外市场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份额的提升。
综合来看,奥克斯近年来的发展值得肯定,不过其高负债率下的高额分红以及与格力电器的缠斗仍然令其IPO之路存在变数。奥克斯最终能否如愿登陆港交所,IPO参考将持续关注。
![GPLP](https://www.gplp.cn/wp-content/themes/click-mag/images/logos/logo.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