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GPLP

奇瑞重启IPO 董事长尹同跃的一次自我否定

快报道

奇瑞重启IPO 董事长尹同跃的一次自我否定

燃油车日渐式微的当下,奇瑞还能赶上IPO的班车吗?

作者:KimSu

摘要:燃油车日渐式微的当下,奇瑞还能赶上IPO的班车吗?

在历经20年的曲折探索后,奇瑞汽车再次冲刺IPO。

近日,有消息称,奇瑞控股已携手中金公司、广发证券及华泰国际负责旗下奇瑞汽车的潜在IPO事宜,奇瑞汽车最早于2025年在中国香港上市,估值超140亿美元(约合1000亿元)。尽管这一消息尚未得到奇瑞官方的正式回应,但它与奇瑞掌门人尹同跃在多个公开场合的表态不谋而合。

13年前,尹同跃曾对外表示,奇瑞暂不考虑上市。

如今,奇瑞被传出IPO的消息,是尹同跃的自我否定还是觉得奇瑞的机会来了?那么,奇瑞能够成功上市吗?

奇瑞坎坷上市路之路

相比较长城汽车、吉利集团,奇瑞的IPO之路也可谓是命运多舛。

从2004年初次尝试借壳安徽巢东股份及与江淮汽车交叉持股的方式登陆资本市场,到多次IPO尝试失败,奇瑞在上市路上所遭受的挫折可谓是数不胜数。无论是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的股市低迷,还是自身业绩的亏损,以及后续复杂的股权结构、关联交易等问题,都成为其上市的“绊脚石”,甚至尹同跃2011年疑似“身心俱疲”地对外表示,奇瑞暂不考虑上市。

话虽如此,但奇瑞却从未放弃过寻找突破的路径。2016年,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兴起,奇瑞曾试图让旗下奇瑞新能源“借壳”海螺型材上市,可惜这条路仍以失败告终。

2019年在引入青岛五道口作为投资方后,奇瑞一度看到了上市的曙光。然而,青岛五道口后续资金的问题再次让奇瑞的上市计划陷入困境。直到2022年,立讯精密的加入才为奇瑞带来了新的转机。立讯精密斥资百亿元成为奇瑞新的战略投资者,为奇瑞的上市之路再次铺设了基石。

如今,随着股权结构的逐步清晰、经营业绩的持续改善以及资本市场环境的回暖,奇瑞终于迎来了IPO的最佳时机。

近年来,奇瑞的销量和业绩均实现了显著增长。2021年,奇瑞控股集团新车销售达到96万辆,同比增长31.7%;2022年突破123万辆,同比增长28.2%;2023年更是达到了188.13万辆,同比增长52.6%‌,创下历史新高,出口量高达93.7万辆,稳居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第一。2024年前10月,奇瑞也延续了这一良好的态势,累计销量突破了200万辆,同比增长 35.9%。

业绩方面,2023年,奇瑞汽车营收达到了3151亿元,同比增长超过50%。2024年上半年,奇瑞的营收已经达到2777.7亿元,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奇瑞2024年营收将大概率突破5000亿元。

在业绩的支撑下,奇瑞再次重启IPO计划显得更有底气。而资本市场环境的回暖也为奇瑞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随着中国香港资本市场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港股IPO市场变得日益活跃,上市周期相对较短,这为奇瑞提供了一个较为理想的上市窗口。

然而,即便时机已看似成熟,但奇瑞的IPO之路也仍然充满挑战。

奇瑞IPO路上的“拦路虎”

“奇瑞内部大换血,因为管理制度及激励等多个因素,奇瑞走了很多中高管。”一位汽车圈内人士透露。

这一传闻,曾在2024年7月份被概括为“345”风波。

2024年7月,一张关于奇瑞汽车《集团公司2024年7月经管会会议精神》的截图在网上流传,其中提到的“3个人干5个人的活拿4个人的工资”直接让网友们炸开了锅。尽管奇瑞高层紧急回应称,是网友们解读错了方向,公司的政策被歪曲解读了,但对于这一解释,显然没有人买账。

在此之前,还有媒体爆料称奇瑞新员工接连离职,这些新员工离职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薪资待遇与工作强度不匹配、职业发展前景不明朗等等。有员工表示,奇瑞要求每位员工每周必须无偿加班20小时以上,时薪仅16元。至此,奇瑞被贴上了“加班文化盛行”的标签。

“我离职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奇瑞的管理能力一般,不仅无视劳动法,缺乏管理能力,而且不遵守契约精神,在业绩达到后缺乏相应奖励。”某离职的奇瑞员工表示。据其透露,2024年夏天,奇瑞集团内部离职率“非常高”。

而员工离职也让奇瑞一度站在了风口浪尖上:

一方面,员工的离职可能导致公司人才流失和团队不稳定;

另一方面,这也可能引发外界对奇瑞公司文化和管理模式的质疑。

更严重的,这影响到了奇瑞的产品和品牌,在新能源汽车竞争激烈的特殊时期,可谓“自己人拖了后腿”。

果然,2024年9月,一些关于产品质量以及售后服务等方面的负面报道在网络上不胫而走,有消费者反映,他们在购买奇瑞汽车后遇到了各种问题,如车辆故障频发、售后服务不到位等。更有媒体爆料,称奇瑞汽车多款车型涉嫌售前二次喷漆。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消费者的使用体验,也对奇瑞的品牌形象和市场声誉造成了损害。

新能源车“起了个大早赶了晚集”

作为传统车企,奇瑞如今在新能源领域的表现如何行业内也是有目共睹的,可以说与特斯拉、比亚迪等新能源巨头相比,其市值和品牌影响力都存在着较大差距。

但实际上,奇瑞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布局相当超前,早在2010年它便成立了奇瑞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奇瑞QQ电动版便已经在路上跑了,尽管它当时搭载的还是铅酸电池,续航只有80公里,但在那个国内还没什么企业搞电动车的时代,奇瑞怎么不算是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开山鼻祖”之一呢?

可惜,奇瑞却并没能抓住这一机遇。直至2023年,新能源汽车在奇瑞汽车总销量中的占比仍长期徘徊在10%以下,也就是说奇瑞目前仍然是一家由燃油车驱动的传统车企,新能源转型与同行相比较为缓慢,且奇瑞旗下的新能源产品大多仍处于中低端市场区间,难以获得品牌溢价。

尽管奇瑞一再强调,燃油车不会消亡,会和新能源汽车长期共存。但从目前的现实情况来看,投资者对新兴新能源车企的兴趣远高于对传统车企,如何在新能源领域实现突破,已然成为了奇瑞打动投资者的关键。

另外,从瑞麒、观致这两次冲高失败的经验中,奇瑞大概也得出了一个结论,就是若想扭转低端的固有形象走向“高大上”的道路,必须依靠外部的力量。

于是奇瑞牵手华为成立了智界,又与小米旗下生态链企业智米一起成立了iCar。在奇瑞2024创新科技日上,奇瑞也放出了不少新能源技术,比如最高纯电续航可达1200km、最高支持6C超充的鲲鹏电池、最高转速达30000rpm的电机、自研端到端架构的无图智驾等,可以说现在的奇瑞正在全方位地向外界展示它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野心。

而与奇瑞的野心一同暴涨的还有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今年前9个月,奇瑞累计销量约为175.3万辆,同比增速为39.9%,其中新能源车销量超33万辆,同比增长186.4%,9月单月新能源车销量突破5万辆。

虽然新能源汽车销售占比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智界也尚未能复制问界的成功,但对于奇瑞而言这一成绩未尝不是一个好的开始。如今,随着奇瑞不断向资本市场迈进,它也将迎来更多的考验和机遇。

未来,奇瑞能否成功登陆资本市场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将取决于它能否在新能源领域实现突破、能否在海外市场树立品牌形象、能否在内部管理上实现优化和提升以及能否有效应对舆情风波等挑战。对于奇瑞来说,只有不断提升自身实力和市场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并实现IPO的梦想。

更多关于 快报道的文章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