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GPLP

阳光电源:身在国内 “意”在海外?

快报道

阳光电源:身在国内 “意”在海外?

与“逃离”国内排行榜不同,阳光电源将继续深耕全球市场。

作者:Molly

绿色低碳发展成为共识,光伏和储能已然成为全球能源转型重要力量,中国企业也正在快速崛起。在第十七届(2024)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上海)大会(SNEC)上,阳光电源宣布完成全球首个储能系统大规模燃烧测试实证。

同时,基于人工智能技术,阳光电源还推出了大功率工商业组串式逆变器技术创新平台。

技术创新固然引发了大量的关注,但与此同时,前段时间阳关电源宣布退出国内储能各大榜单的排名,面临众多争议。

对此,身为阳光电源高级副总裁兼光储集团总裁顾亦磊给出的理由是,“国内公司尤其是非上市公司提供的相关数据水分很大,难以客观公正,所以公司不愿意参与”。

尽管对于顾亦磊给出的理由,业内人士持有不同态度,且有观点直指,阳光电源退出背后,实则是国内市场份额降低所致。

如上述观点所说,如果一个企业在国内市场的份额下降,那么它可能会选择退出排名,以避免在市场上传递出不利的信号。

亮眼的数据与曾“爆雷”的历史

作为储能行业赛道上的头部企业,阳光电源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市场的神经。也因此,该公司在近期宣布退出国内储能榜单排名的消息,引发了业界的广泛讨论和猜测。

究其原因,或是阳光电源的这一决定,似乎与其在国内市场的领先地位形成了鲜明对比。

事实上,早在2006年,阳光电源就已经布局了储能业务,可以说是中国最早一批储能拓荒者。

众所周知,储能行业并不好做,阳光电源所在的大储就更为难做,考验的是企业多维的综合实力。

但即便如此,阳光电源还是深扎行业二十余年,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财报显示,2021-2023年前三季度,阳光电源储能业务营收从11.69亿元跃升至137亿元。2023年,阳光电源实现营业收入722.51亿元,同比增长79.47%。

与此同时,在阳光电源陆续退出2024年GGII、CNESA、EESA三大榜单之前的2016-2022年,该公司曾连续7年位居中国储能系统集成商Top 5。

而根据寻熵研究院发布的数据,2023年全国储能系统集成商新增储能并网、中标规模排行榜中,阳光电源分别位居第4名。

从在榜单中“呼风唤雨”到主动退出榜单,并直指国内榜单“由各公司自行提供数据,难以客观公正”,也不怪被人质疑“阳光电源在国内市场份额上面临挑战”。

阳光电源曾在“爆雷”边缘徘徊。

2021年,阳光电源的营业收入虽然同比增长了25.15%,但归母净利润却同比下降了19.01%。这一降幅迅速引起了市场的关注。尤其是在该公司业绩高速增长的背景之下,这样的净利润表现显然与投资者的高预期形成了鲜明对比。

阳光电源净利润下跌的原因,从财报中可以窥视一二。

2021年,阳光电源的存货账面价值同比增长了177.98%,电站项目成本同比增长了407.15%。这表明该公司可能存在存货积压和应收账款回收困难的问题。因此,不仅影响了该公司的现金流,也可能导致进一步的资产减值损失。

再者,销售费用的异常增长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2021年第四季度,阳光电源的销售费用同比增长超过两倍,而营收增长却相对有限。

2021年,曾是资本市场宠儿的阳光电源光环暂时失色。

综合来看,阳光电源退出国内榜单排名的决定,或是该公司对市场环境变化的一种战略性回应。

出海也并不容易

与“逃离”国内排行榜不同,阳光电源表示,将继续深耕全球市场,并积极参与国际权威机构的排名评选,以第三方认可的方式,彰显中国企业的实力和担当。

“海外储能行业的市场化程度更高,相对更健康,阳光电源储能业务也的确海外布局更多。”阳光电源高层谈到。

数据也对阳光电源高层的言论进行了佐证。

全球知名的新能源咨询机构WoodMackenzie发布的报告显示,2022年,阳光电源以16%的市场份额登顶全球第一。紧随其后的是Fluence、特斯拉、华为、比亚迪等,占比分别为14%、14%、9%、9%。

高工产研储能研究所(GGII)公布的《2023年全球市场中国储能系统企业出货量榜单》显示,阳光电源再度蝉联第一。

阳光电源转战海外的动机并不难理解。在国内储能市场竞争非常激烈的大背景下,企业之间的差异化和核心竞争力成为关键因素,海外市场无疑为中国的储能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首先,海外市场的需求增长为中国储能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户储新增装机量达到7.1GW/15GWh,装机容量较2021年增长134%。此外,美国、欧洲和澳大利亚等成熟市场对家用储能的需求持续增长,而新兴市场如东南亚、非洲等地区也开始展现出对储能技术的强烈需求。

其次,海外市场的经济性和政策环境为中国储能企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例如,美国通过《通胀削减法案》等政策,为储能项目提供了税收减免和补贴激励,大幅降低了配置成本。欧洲市场则通过电能量市场、容量市场和辅助服务市场等多市场协调配合机制,为储能市场提供了较高的套利空间。

然而,机会一向与挑战并存。

尤其是海外市场的政策变幻莫测,企业需要建立有效的政策监测系统,以跟踪和分析目标市场的政策变化,迅速调整业务策略以符合新的政策要求。与此同时,文化差异、本地化运营能力、国际品牌的竞争力等也是企业需要克服的难题。

但更为关键的是,每个市场都会有本土的巨头企业,想要从这些企业手中抢到市场份额,谈何容易。

目前,全球储能主要市场仍分布在中国、欧洲、美国等主流市场。

分地区来看,在亚太地区(中国、印度、东南亚、澳大利亚等),阳光电源排在第一位。但在北美地区,2022年前五大厂商占据该地区81%的市场份额。按出货量计算,特斯拉以25%的市场份额领跑该地区,阳光电源以13%的市场份额位居北美市场第三位,排在Fluence(22%)之后。

但到了欧洲地区,阳光电源甚至已经被甩出前三。

数据显示,欧洲市场户储2022实现高速增长,电网侧储能亦得到长足发展。其中,Fluence排名第一,排名第二的是日本企业Nidec,市场份额为18%,比亚迪以17%的市场份额在欧洲储能市场排名第三。

种种数据表明,尽管阳光电源在全球储能市场中具有竞争力,但在不同地区的市场表现存在差异,想要真正实现海外市场的领跑,还需要针对性地制定策略以适应各个市场的特点和需求,以便更好地适应和把握海外市场的机遇,实现业绩的持续增长。

更多关于 快报道的文章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