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GPLP

光伏“座谈会”给行业注入活水 寻找更广阔的天地?

快报道

光伏“座谈会”给行业注入活水 寻找更广阔的天地?

沉寂已久的光伏市场,终于迎来“东风”。

作者:perry

沉寂已久的光伏市场,终于迎来“东风”。

“东风”来自于两方面,一方面,中国光伏行业协会近日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光伏行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行业龙头天合光能、协鑫科技、晶科能源、阿特斯、隆基绿能等企业均出席了会议,而该会议的目的,是为了避免等到积重难返的局面时,让全行业付出“惨痛”的代价,在会议上,“协会”释放了诸多利好信号。而另一方面,或许是“座谈会”释放的“曙光”,在5月22日午后,光伏行业终于迎来了难得的全线齐涨。

据数据显示,该板块在当日成交额超过千亿元,有超20只个股涨停,其中有6家涨幅甚至超过了20%,天合光能、晶科能源、通威股份、TCL中环等,涨幅分别达到17.5%,10.85%,9.09%与9.96%,隆基绿能和阳光电源则各涨7%和5%。

市场对此次“座谈会”多数持乐观态度。认为这有助于直面发展中的问题,并激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有助于推动行业向健康、良性的方向发展。

隆基绿能相关负责人表示:产能技术迭代和行业兼并重组是光伏企业中短期内要面对的议题,科技创新是影响企业未来的长远发展的核心。行业短期问题及竞争洗牌都是高度市场化的体现,企业也应遵循市场规律才能穿越周期。“然而,市场机制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决定需要一定的宏观引导。恶性竞争、低价竞标、产品同质化等现象阻碍了产业良性竞争。”

“P”到“N”,光伏行业面临洗牌?

众所周知,光伏行业从2022年二季度到2023年上半年,经历了最为辉煌的时期,诸多企业在2022年时业绩达到历史最佳,全国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的产量在这一时期屡创新高,例如在2023年上半年,以上组件产量同比增长均超65%,光伏产品出口总额也达到289.2亿美元,同比增长11.6%。这一时期的投资规模也显著增加,仅五家头部光伏企业的拟投资规模就高达900亿元。

但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由于参与者众多,竞争激烈,多数企业业绩开始明显下滑,但这并非装机量下滑,而是产能过剩导致的光伏产业链整体价格下滑。同时,从2024年以来,光伏产业链各环节产品也处在持续的迭代中。例如,P型产品向N型产品转化,简单来说,相比于P型电池产品,N型电池拥有更高的转换效率,例如N型TOPCon(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太阳能电池技术)电池的效率极限远超PERC电池,使其在相同光照条件下能产生更多电力。其次,N型电池具备更优越的性能特性,如高双面率、低温度系数、无光衰、良好的弱光效应和更长的载流子寿命,使其在各种环境下都能保持稳定的性能。另外,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需求的增加,市场对高效率、高可靠性光伏产品的需求也在增长,这促使光伏企业投入N型电池的研发和生产。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N型电池的生产成本也在逐渐降低,据Infolink数据,该组件价格从1月中上旬的0.98元/W,目前已经降到了0.86元/W,降幅达到12%。

另外,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5月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多晶硅价格再度下调,P型致密料成交均价为3.73万元/吨,周环比下降4.36%;N型颗粒硅成交均价为3.75万元/吨,周环比下降6.25%。

而值得关注的是,虽然目前行业材料价格已大幅下滑,但业内普遍认为硅料价格仍处在下行空间中,还未探底。

随着价格下行,光伏行业内部的竞争加剧,落后产能将面临加速淘汰。N型电池技术的快速发展更是推动了行业内部的结构变化,部分头部企业采取谨慎扩产策略以应对周期性波动,而一些跨界进入光伏领域的企业则选择退出或暂停扩产计划,这也引发了业内硅片、电池、组件遭遇“周期底”的讨论。

对此,中国节能协会副秘书长张军涛指出,光伏产业目前确实处于周期低谷,尤其是硅片、电池、组件盈利或已触底。自4月起,硅片、硅料库存积压,价格大跌至成本线,高成本产能或将退出市场,推动行业洗牌。同时硅片库存积压,价格及盈利已下滑至亏损阶段,厂商生产已现分化。电池片因技术迭代面临资产减值,盈利受损,但N型TOP Con技术仍有优化空间,未来盈利有望改善。据已公开数据的财报显示,一季度多家光伏上市公司业绩不佳,特别是二三线企业形势严峻。行业下行目前也让多数企业业绩承压,光伏行业中,约40%的上市公司虽然营收增长,但归母净利润却处在下跌,行业巨头如隆基绿能、通威股份等20家企业出现归母净利润亏损。其中,在光伏板块的营收榜前十位企业中,隆基绿能今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76.74亿元,同比下滑37.59%,归母净利润亏损额达23.50亿元,同比下滑超160%,通威股份实现营业收入195.70亿元,同比下降41.13%;净利润亏损达7.87亿元,而去年同期,其归母净利润高达86.01亿元。此外,TCL中环、晶澳科技等企业深陷亏损泥潭。

 “走出去”的光伏产业,有更广阔的“天地”?

随着国内光伏行业的越来越“卷”,以及产业链价格“无止境”的下跌,部分光伏企业开始选择“自救”,带着自己的“诚意”走出去,其中,中东地区成为热门目的地之一,中国的光伏产业在全球市场中,尽管面临美国市场的挑战,但在中东地区特别是沙特阿拉伯等国家却备受欢迎,并取得了显著进展。就在本月,中国光伏协会阿联酋出访团与沙特在其高科技城市规划——新未来城(Neom)项目上,达成一致,推进了诸多项目的进行。中东地区对可再生能源的强烈需求,以及“2030愿景”的宏伟蓝图推动下,给中国光伏企业带来了巨大机遇,双方不仅加强了相关技术层面的合作和市场扩张,还推动了当地能源结构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诸多中国企业参与到了中东相关产业的建设中。例如中协鑫科技、TCL中环、天合光能、中信博等纷纷在中东投资建厂,涉及产业包括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等多个领域,为当地提供就业机会的同时,也促进了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缩短“2030愿景”“零碳”部分的完成时间。而对于中国光伏产业的企业来说,中东地区的光伏市场潜力巨大,并预计将持续增长,这将为中国光伏产业的全球化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除了中东外,东南亚也是中国光伏产业布局的重要地区之一。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光伏上市公司在东南亚的项目主要有:晶科能源在越南的“年产10GW 单晶硅片生产线项目”、“年产8GW太阳能组件及8GW太阳能电池生产线项目”;隆基绿能在马来西亚的“年产6.6GW单晶硅棒项目(该项目预计在2024年第二季度逐步投产)”、“年产2.8GW单晶组件项目”,以及在越南的“年产3.35GW单晶电池项目”;晶澳科技在越南的“年产5GW高效电池项目”,未来将形成6GW一体化产能;天合光能(688599.SH)在东南亚则拥有光伏硅片、电池、组件产能6.5GW、6.5GW和6.5GW。

将为光伏产业注入“活水”?

虽然光伏产业自2023年中下旬开始“掉进”下行空间,产品价格也在不断下跌,但随着这次光伏行业“座谈会”的召开,“龙头”携手,或许将为行业注入“活水”,推动行业向前发展。

例如,在光伏行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旨在全面推动光伏行业的健康发展。首先,将优化管理政策,提升关键技术指标,以指导行业产能建设,进而提升整体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其次,规范招商引资政策,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旨在消除地方保护主义,确保光伏行业在全国范围内的公平竞争。

此外,还将加强光伏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以适应光伏技术快速迭代的特点,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同时,鼓励光伏行业进行兼并重组,优化行业结构,提高集中度和竞争力。

另外,针对恶性竞争行为,将加大打击力度,维护市场秩序。

最后,将在财政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帮助光伏企业在该周期内度过难关,提高行业整体的抗风险能力。这些措施的实施,将为光伏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推动行业向更高层次迈进。除了政策层面的引导,还将帮助行业建立起规范的市场退出机制,并保障国内光伏市场的稳定增长,探索通过示范项目支持先进技术应用,转变低价中标局面等。

在诸多措施的扶持下,相信光伏产业的“前景”也将从海外落回国内。而目前,对行业中的某些细分产业的龙头企业来说,情况已经有所好转,例如,据Wind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申银万国光伏设备行业分类的63家上市公司中,26家营收同比增长,占比约4成;18家企业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占比为28.57%。

更多关于 快报道的文章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