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报道
科凯电子创业板IPO:专利老旧 上演理想与现实的对决
在王氏兄弟主导下,科凯电子能否成功上市?只能拭目以待。
作者:晨风
青岛科凯电子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科凯电子”)冲刺IPO。
科凯电子主营业务为高可靠微电路模块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主要产品包括电机驱动器、光源驱动器、信号控制器以及其他微电路产品,其产品客户以军工客户为主,包括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中国航空航天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等企业,本次计划登陆的是深交所创业板。
科凯电子能够为这几家知名的军工集团服务,离不开公司的董事长王建纲和副董事长兼总经理王建绘老哥俩的努力。根据招股书,王建纲,1955年出生,今年69岁,而王建绘,1949年出生,算起来今年74岁了,两个老年人仍然为企业征战,算得上是励志的典型,然而,能不能成功登陆资本市场,目前处于悬念中。根据招股书以及问询材料,科凯电子募集资金已经超过营收4倍多,超过总资产;而且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技术能否支撑也存疑。
兄弟齐心 国企单位兼职搞出的一家IPO企业
我国的国防事业是以国家为主导,但是在产品供应方面,一些民营企业也参与其中。
目前,科凯电子是一家家族企业,根据招股书,王建纲、王建绘作为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各自控制22.5203%的股份,而王建绘的女儿王新,王建纲儿子王科各持有16.0932%股份,再加上王氏家族通过员工持股平台控制的股份,4人合计控制该公司81.5118%的股份。
这样的股权结构是王氏兄弟一步一步实现的。
大哥王建绘只有高中学历,1949年出生的他与共和国同龄,从履历看出,虽然只有高中学历,但是身份并不简单,1968年4月-2000年11月,先后在青岛市车辆厂、青岛办公机械制造公司、青岛航天半导体研究所有限公司担任工程师,2000年11月退休后,一直到2004年3月进入科凯有限也就是科凯电子的前身担任了执行董事、总经理,副董事长。
而弟弟王建纲的学历是研究生,要高出哥哥很多,根据招股书,1980年8月至2004年5月,他历任青岛航天半导体研究所有限公司副主任、副总工程师、所长等;2004年5月至2010年6月,任济南市半导体元件实验所副所长,也是在2004年3月进入科凯有限,成为科凯有限总经理、监事、董事长;2022年6月至今,任公司董事长。
招股书显示,科凯有限一开始的创始人并不是兄弟二人,而是李清增和李南生,二人分别出资15万元共计30万元设立了科凯有限,王氏兄弟如何成为科凯有限的控制人,招股书没有披露。王氏兄弟2004年3月进入科凯有限时,原股东李清增和李南生就退出了股东行列,并且,李清增和李南生15万元的注册资本也均等转给王氏兄弟,此后王氏兄弟通过一系列增资、股权转让等,实现了目前的控制权。
科凯电子发展过程中,有几个目前没有交代清楚的问题。首先,招股书中显示,虽然王建刚属于董事长及法人,但是2020年12月1日,王建绘、王建纲、王新和王科签署的《一致行动协议》显示,公司最终决定意见由王建绘拍板,因为正常的公司,董事长才是拍板人,王建绘只是副董事、总经理,高中学历,其弟弟是董事长但是却没有最后决定权,这一点让人感到离奇。
其次,王氏兄弟2004年进入科凯有限,在招股书的股权变更中,没有二人退出的介绍,也没有王氏兄弟2004年进入科凯有限的介绍,而是在工商资料变更查到的。
从王氏兄弟任职的青岛航天半导体研究所也许看出端倪,根据工商资料,青岛航天半导体研究所1965年成立,是航天科工集团的一员,企业性质为国有企业(央企),而且经营范围为模拟集成电路、厚膜/薄膜混合集成电路、微电路模块、半导体分立器件、电力电子产品、传感器等军民品的研发与生产,存在与科凯电子的微电路模块一样的业务。王建绘虽然进入科凯有限时已经退休,但是王建纲在2004年5月时仍然担任青岛航天半导体研究所所长,2004年5月至2010年6月,任济南市半导体元件实验所副所长,这两个研究所都是国有企业,根据《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和公务员法,国有企业的领导人不能未经批准兼任本企业所出资企业或者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中介机构的领导职务,或者经批准兼职的,擅自领取薪酬及其他收入,不得有利用职权谋取私利以及损害本企业利益。很显然,王建纲在2004年3-5月,2004年5月至2010年6月在科凯有限任职,并成为股东违反了规定。
并且,从科凯有限成立后,一直到2003年兄弟二人接手,科凯有限在工商资料上没有经营范围,而从二人接手后,就开始了高可靠微电路模块领域业务,让人浮想联翩,原创始人李清增和李南生,与王氏兄弟究竟什么关系?是否是代持股份?
此外,科凯有限成立时,固定资产出资并没有履行资产评估程序,一直到申请IPO时,才进行手续的补办,因为公司要上市,手续不全是不行的。
募集资金已经超过营收4倍且超过总资产
不管怎样,科凯电子被王氏兄弟接手后,业绩发展起来,征战资本市场的梦想却一步一步走进现实。
根据本次申请,科凯电子计划募集资金10.01亿元,而2020—2023年上半年,该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47亿元、1.7亿元、2.72亿元、1.61亿元;净利润分别为8623万元、4968.67万元、1.63亿元、9694.73万元;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为8469万元、9711万元、1.55亿元、9594.14万元。募集资金总额已经是2022年营业收入(目前最多)4倍多。
截至2023年6月30日,科凯电子总资产9.86亿元,也就意味着,募集资金超过了总资产。
但是,科凯电子的货币资金由2020年的342.27万元增长到2023年6月30日的3.41亿元,2020年分红450万元,2021年分红8720万元,资产负债率也低于同行业平均值。种种迹象表明,该公司并不差钱,但是在10.01亿元的募集资金使用项目中,2.9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是募资项目中规模最大的。
最近几个月,监管部门接连出台大股东套现的限制措施以及募集资金使用的监督,王氏兄弟梦想与现实对决,天平究竟倾向哪一方,有待观察。
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科凯电子计划登陆的是创业板,2020年12月1日,该公司就获得了高新技术企业的资质,但是,今年已经到期,目前在申请续期;同时2022年又获得工信部颁发的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称号。
然而,在研发费用、发明专利等方面,科凯电子是否能够满足高新技术企业以及专精特新企业的资质,却是疑问重重。
据创业板2023年的要求,企业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需要达到15%以上。2020—2023年上半年,科凯电子研发费用占比分别为5.48%、5.79%、4.57%、3.09%,不但低于创业板要求的最新标准,而且远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2020—2023年上半年,科凯电子的研发费用分别为805.79万元、987.75万元、1245.01万元、496.11万元,创业板要求最近3年总额不低于5000万元,科凯电子显然不够。
事实上,创业板要求,申请IPO的企业必须是高新技术企业,而高新技术企业申请条件如下:
科凯电子是2020年12月1日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资质,当年的营业收入为1.47亿元,应该属于(五)2条的标准,研发费用不低于4%,科凯电子为5.48%,数据上看,已经达到条件,但是根据《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申请文件的审核问询函回复》第1个问题关于研发投入及创业板定位显示,将实际控制人王建绘、王建纲、王科3人部分薪酬计入研发费用的情形,金额合计分别为307.32万元、329.27万元、283.06万元,所以,2020年的研发费用扣除3人薪酬307.32万元,还剩498.52万元,以此计算,显然已经不能满足最近一年销售额在5000万-2亿元企业研发费用不低于4%的要求,所以,没有满足这一条件。当年科凯电子是如何认定高新技术企业资质的呢?这种将实控人薪酬计入研发费用的办法是否属妥当?事实上,其他年份扣除这样计算的实控人薪酬,也不满足上述高新企业的研发费用标准。
而根据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申请条件,特色化指标要求:主导产品在全国细分市场占有率达到10%以上,且享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拥有直接面向市场并具有竞争优势的自主品牌,并没有在申请资料以及相关资料中查到主导产品在全国细分市场占有率达到10%以上的证据。根据招股书1-1-101页显示,目前A股市场并无完全可比的同行业对手,因此选取的同业竞争对手为军工配套企业,但是这几家企业的营业收入都高于科凯电子,甚至2022年振华科技的营业收入高达72亿元,是科凯电子的30倍以上。
尤为关键的是,科凯电子拥有专利7项,其中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但是根据招股书,4项发明专利申请期是2012年—2015年,已经很陈旧,这意味着近期没有新发明专利,在吃老本,即使如此,这4项发明专利并不是来自企业自己研发,根据招股书,而是实控人王建绘、王建纲转让的。另外3项实用新型专利也是从王科、王新处受让。科凯电子的业务为高可靠微电路模块领域业务,发明专利自然也是这一领域相关技术,而王建绘、王建纲所在的青岛航天半导体研究所的主要业务也包括高可靠微电路模块领域业务,二人是青岛航天半导体研究所的主要领导,王建绘曾经是所长。
在王氏兄弟主导下,科凯电子能否成功上市?只能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