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GPLP

一份PPT引发的股价下跌发生在药明生物身上

快报道

一份PPT引发的股价下跌发生在药明生物身上

有投资者灵魂发问:业绩好你提前上调预期还行,业绩差你提前更新什么业务进展?

作者:三石

在自曝业绩“变脸”后,“千亿生物药巨头”药明生物的股价“跌跌不休”。

12月4日,药明生物在官网更新业绩指引,下调全年业绩指引,主要预期药物开发营收下降 18%-20%,生产营收下降 15%-18%。由于生物技术融资放缓,所在行业预计未来两年可能出现个位数增长。

药明生物选择“自曝”,向市场传递悲观预期。当天,药明生物开盘暴跌23.79%,10时49分起短暂停止买卖,收报33.15港元/股。次日,药明生物复牌,股价收跌8.45%,两日股价累计下跌近三成。

连续两日大跌后,药明生物宣布回购股份。12月6日,药明生物发布公告称,获准于港交所购回最多4.248亿股股份,占于股东周年大会当日已发行股份总数的10%,回购金额不超过6亿美元。

尽管抛出回购方案,但药明生物股价未能马上止跌。12月6日,药明生物收报30.7港元/股,跌幅为1.15%。之后,药明生物股价跌破30港元/股,12月12日收报28.55港元/股,年内跌幅52.72%。

一份“代价”不菲的PPT

过去几年,国内大分子生物药CXO(包含CRO、CMO、CDMO等各类型研发机构的简写总称,即医药行业的研发外包)被投资市场视为除与新冠相关及中药外,医药行业最具前景的赛道。

但随着全球经济下行,创新药开始降温。从2022年开始,部分生物医药企业的发展已经开始受到影响。不过,药明生物一直保持乐观,直至近期“自曝”其所面临的困境。

12月4日早间,药明生物发布一份16页的业务更新PPT,其中显示,该公司下调全年业绩指引,随着新冠疫情收入的快速下降,公司整体增长(包括新冠疫情高基数)将达不到最初目标。

具体来看,下调的业绩预期集中在药物开发(CDO)和药物生产(CMO)两大板块。其中,CDO收入预计下降18%-20%,主要由于在下行周期中,药明生物2023年新增120个项目的目标显然过于激进;生物技术融资放缓导致新增项目减少,比2022年减少40个新项目意味着减少约3亿美元收入。

同时,药明生物的CMO收入预计下降15%-18%,主要是3个大型药企项目因监管审批延迟而影响约1亿美元。此外,药物发现(CRO)、药明合联(XDC)/药明海德(疫苗)则符合预期。

作为CXO龙头企业,药明生物被视为行业风向标,此次下修业绩目标“带崩”一众CXO上市公司股价。当天,药明康德A股跌6.92%,港股跌8.80%;凯莱英A股尾盘跌停,港股跌10.91%。

同时,CXO成为当周(12月4日至12月8日)两地市场的最大拖累。A股方面,CXO指数当周累计下跌5.46%,周跌幅前20名的医药股中,有9家为CXO公司,占比近半。

为了稳定市场情绪,药明生物12月6日发布回购计划。随后,药明生物于12月8日斥资1.95亿港元回购667万股,回购价为28.75-29.35港元/股。

对于下调业绩预期,12月7日,药明生物CEO陈智胜表示,过去10年,药明生物每年都完成预设的业绩目标,每年60%的增长,这本身是一个奇迹。但2023年受行业影响,预计最终能实现10%的增长,所以下调业绩增速。

药明生物“迟来”的业绩下调

药明生物成立于2011年,最初是药明康德的生物药部门,2015年从药明康德拆分独立,2017年于港股上市。

实际上,药明生物的业绩下滑并非无迹可寻。从2021年开始,创新药的一、二级市场同时降温,众多创新药企股价经历长达1年多的回调。

受制于全球投融资环境未明显复苏、企业新开项目数量收紧,叠加此前新冠疫情带来行业研发投入增加导致的高基数的影响,Lonza、Labcorp、IQVIA等多家海内外CXO企业下修2023年业绩指引范围。

从药明生物自身来看,在业绩指引发布的两个月前,药明生物2023年业绩放缓已有明显迹象。

2023年上半年,药明生物实现营收84.92亿元,同比增长17.84%,这一增速创上市以来新低。2017-2022年,药明生物的营收增速分别为63.68%、56.56%、57.18%、40.88%、83.35%、48.38%。

2023年上半年,药明生物实现归母净利润22.67亿元,同比首次下滑10.59%。2017-2022年,其净利润增速分别为79.05%、149.61%、60.77%、66.59%、100.63%、30.45%。

2023年上半年,药明生物的毛利率为41.93%,较2022年同期的47.36%骤降5.43个百分点,回到2019年的水平。此外,药明生物上半年新增订单只有46个,同比减少13个。

由于CXO行业的营收是项目制,2023年的业绩往往源于几年前的订单。因此,药明生物业绩突然变脸,与其说是业务端的不及预期,更像是一次“迟来”的业绩下调。

“药明系”的分拆游戏

药明生物曾分拆药明合联上市,这与其下调业绩也脱不了干系。

2023年7月,药明生物发布公告称,拟分拆药明合联赴港上市。11月17日,药明合联成功上市,发行价为20.6港元/股。12月12日,收报29港元/股,上涨40.78%,市值达342亿港元。

药明合联是一家医药外包服务公司,业务主要集中在以ADC(抗体偶联药物)为主的生物偶联药物领域,这也是创新药的一个热门赛道。

对药明生物来讲,分拆药明合联上市可以说是“一鱼两吃”,但从“药明系”创始人李革近年来的扩张步伐来看,分拆上市只是其扩张手段之一。

2000年,李革、赵宁夫妇在江苏无锡创办药明康德。2015年4月,药明康德子公司合全药业在新三板挂牌。私有化完成后,李革先分拆药明生物登陆港交所,之后药明康德在A股和港股两地上市。

2020年,李革成立药明巨诺,并成功赴港上市。至此,药明生物、药明康德、药明巨诺构成“药明系三驾马车”,巅峰时期3家公司的市值接近万亿元。

在此期间,药明康德还将投资部门独立出去,2017年更名为通和毓承,成为国内医疗健康领域较大的投资机构之一。如今,药明合联分拆上市,成为“药明系”第四家上市公司。

因投资需要,“药明系”也在频繁减持套现。同花顺数据显示,2021年1月至今,药明康德股东已套现182.32亿元。2022年6月10日至2023年8月,李革及其一致行动人3次减持套现约98亿元。

另外,药明生物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药明合联董事会主席陈智胜,在此次业绩预测下调前减持药明生物股份;药明生物执行董事、首席技术官周伟昌,也在11月17日完成出售药明生物股份。

为表决心和对公司股价的信心,药明生物在12月6日发布大手笔回购计划。不过,机构似乎没这么乐观。交银国际已下调药明生物评级为“中性”,中泰国际也给予药明生物“中性”评级以及下调目标价。

未来,药明生物股价将何去何从?

更多关于 快报道的文章

  • 快报道

    11月22日犀牛晚报

    By

    市场概况  A股市场:指数午后跌幅扩大,沪指失守3300点。截至收盘,沪指跌3.06%,深成指跌3.52%,创业板指跌3.99%。沪深两市合计成交额17896.85亿元,个股普跌,超4900股...

  • 快报道

    11月22日晚间重要公告一览

    By

    鲁北化工:全资子公司拟增资蒙达钛业 取得其10%股权 11月22日晚,鲁北化工(600727)发布公告称,全资子公司山东祥海钛资源科技有限公司与内蒙古域潇蒙达钛业有限责任公司及其股东签订了《增...

  • 快报道

    自由现金流转正,蔚来“盈利路线图”浮出水面

    By

    蔚来已进入商业正循环轨道。

  • 快报道

    小鹏P7+首周交付创佳绩,何小鹏期待月销破万

    By

    作者:KimSu 近日,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在其社交平台上宣布,小鹏P7+在上市后的首周交付量已经创下历史最好成绩,他对12月P7+的交付量充满信心,期待能够突破万台大关。为了满足市场对P7+...

  • 快报道

    数智引领 精彩相伴 甘肃银行手机银行2025版焕新发布

    By

    拥抱数字时代,服务美好生活。甘肃银行顺应数字经济趋势,大力发展数字金融,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2024年11月甘肃银行13岁生日之际正式发布手机银行2025版,且2024年也是甘肃银行手机银行推...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