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GPLP

黄奇帆最新脱稿演讲实录:新的增长极(全文)

行业事件

黄奇帆最新脱稿演讲实录:新的增长极(全文)

来源: New Economist

11月26日,第八届中国制造强国论坛以“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新质生产力”为主题在中国·保定举办。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席、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出席并演讲。本文由新经济学家智库根据黄奇帆演讲实录整理,略有删节,未经本人确认。
黄奇帆最新脱稿演讲实录:新的增长极(全文)

很高兴来保定参加第八届制造业强国论坛。按照会议主题,就着力加强生产性服务业的规模比重推进中国制造业强国发展这个主题和大家做一些沟通。

当今世界有三个数据代表着制造业发展的内在逻辑。

一个就是现在只要是高端的装备,高端的耐用消费品,高端的终端,这样的一个机器终端里面,45%到50%是制造业的附加值,有50%到55%是各种服务嵌入在终端里的增加值,比如一个手机,如果卖6000块人民币,那么3000块左右是1000多个零部件,组装、制造、叠加在里面,它的操作系统,它的软件、它的芯片中的程序,它的各种专利,各种服务形成的增加值镶嵌在手机里,差不多占了百分之五十几。所以在这个意义上,制造业服务化是一个趋势。

第二个概念就是当今世界的贸易总量。国际贸易总量70%是货物贸易,30%是服务贸易。服务贸易包括生活性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两种服务业跨国运行的服务贸易。

第三个特点就是发达国家生产性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达到了40%到50%比如欧共体27个国家,他们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为78%,生产性服务业占全部服务业的比重为50%。78%的50%就是39%,欧共体的生产性服务业占GDP总量的40%左右,这是一点。美国的服务业占美国GDP的80%,它的服务业当中的生产性服务业占GDP的65%,65%乘以80%,差不多50%,所以美国的GDP当中生产性服务业占50%左右。

这三个数据代表了整个世界发达国家,引领整个世界贸易服务业和制造业的一种基本的数据结构,代表了一种趋势性的特征。跟这三个指标做比较,我们中国的产业链体系,整个的生产体系,GDP的比重体系显然是有空间的。

第一,我们中国的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的1/3如果我们服务业占60%,生产性服务业20%左右。我们去年工业制造业占27.6%,然后我们非制造业的工业,再加上房地产建筑体系差不多有9个点,加在一起就37%左右。然后我们还有6个点的农业,(农业)加工业一产二产的总的有那么43%,剩下57%的服务业。我们生活性服务业占2/3,生产性服务业占1/3,差不多是20%。所以我们生产性服务业比重跟欧洲、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各种发达国家比,我们产业体系中最大的短板是生产性服务业比人家少了一半或者一半以上。我们的工业,世界规模第一,制造业规模第一,农业也不差,我们生活性服务业整体上也跟得上潮流,最大的短板就是生产性服务业。

第二,全球的服务贸易占贸易总量的30%,中国去年服务贸易尽管达到7800多亿美元,近8000亿,占全部贸易量12%,但是跟发达国家贸易量的30%是服务贸易比,这就是又一个差距。表现在我们的出口产品里,我们的货物贸易出口占大头,服务的出口比例比较小。而且我们的服务贸易有三个比较低的数据,一是我们服务贸易的出口,主要是生活性服务业,所以我们去年7800亿美元的服务贸易,出口占2000亿左右,主要是旅游、宾馆、各种区域的景点,接待外国人收外汇,那么是生活性服务贸易出口近2,000亿,那么我们的确也有5000多亿生产性服务贸易进口,但基本上是外国企业在中国做,或者外国企业直接从国外把服务输出。

总之五千几百亿的生产性服务业的服务贸易,我们基本做的规模不大,如果有规模的话,主要是外国企业在中国做,中国企业自己做的很少,原因很简单,我们连国内的生产性服务业做的比重都很低,做国际的生产性服务业更是做不来了,或者做的不到位了,都是由外资企业在中国,外资的生产性服务业的贸易公司在中国,做生产性服务业的进口,所以就表现为这种奇怪的特征。

第三,整个的结构显得逆差大。我们出口2000多亿,进口5000多亿,逆差3000亿,服务贸易的产值转化为增加值的比率是70%,就是说1000亿服务贸易,有700亿的增加值,而货物贸易如果做1000亿,增加值就300亿。所以我们做了6万亿美元进出口,一年顺差四五千亿,转化为增加值就1000多亿,但是我们逆差的3000多亿美元的服务贸易,它的增加值是2000多亿,所以当中国把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放在一起,我们算贸易的增加值的时候,我们的增加值是逆差,不是顺差,我们的服务贸易的缺陷,把我们世界第一大的货物贸易的顺差全部抵消掉。

在这个意义上讲,全世界180个国家都有逆差,这些逆差统统加起来1万亿,我们就3000多亿,占全世界所有国家逆差的1/3。

对服务贸易的高度重视,本身就说明我们原来这一块是短板,但我们这个短板短在哪呢?短在中国国内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到位。国内的生产性服务业算国内贸易,国内的第三产业。国内这一块不到位,做国际的就更不到位,所以要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要把生产性服务业国内的这一块搞起来。

生产性服务业在国家统计局,在全世界的统计的概念当中,大体上有10大类。

第一个,有关制造业产业链上的各种科研开发,包括0到1无中生有的那种原始创新,也包括1到100产业链研究开发和转化一体化,从1转化成100,把研究成果变成生产力,变成产品。第三是100到100万,就是一旦研究成功具体的产品,把它大规模制造推向市场,形成独角兽,这是整个的三个环节,都是生产性服务业的一个方面。

第二就是产业链的物流运送体系。我们国内的物流体系占GDP比重15%,应该说是比较高的,欧美6%到7%,东南亚的这些国家一般是10%。不过我们一般都知道欧美的服务业比重高,高达百分之七八十,那么他们的运输费用成本当然就会低一点。但是我们60%他们80%,我们制造业比重比他们高了一些,但也不至于物流费用高一倍两倍。

这里面中国物流企业本身非常节约,利润拿的也不多,所以它也不会形成过分的费用。中国几千万物流的职工,包括汽车司机,他们的工资也不那么高,怎么会形成物流费用特别高呢?从劳动力来说,中国因为劳动力的比较优势以及整个运行的规模优势,在各个方面都体现为成本比较低,为什么物流费用高呢?其实不是企业问题,也不是劳动者问题。全世界高速公路95%以上都不收费,BOT(Build-operate-transfer建设-经营-移交)只要25年30年收费期一到就交给政府,政府就不能再收费,就是个不收费的公共服务。

我们铁路运输十几万亿形成的铁路体系只运了全部货物的8%到9%。实际上铁路运费是汽车运费的1/4,所以物尽其用,一切能够让铁路运的,绝不要去让汽车运,但是我们所有的1万多个开发区,几千亿产值的开发区一般都在用汽车运,因为所谓七通一平不包含铁路通,所以铁路公路和各种货物最后一公里的衔接没到位。

再有一个,我们的产业链上中下游物流运输配送,我们的规划布局,从西北到东南,整个中国几千公里路上布局着各种产业链,然后汽车运输翻来覆去像拉链一样的开来开去。中国各个省大家互相招商,尽可能的都是要使产业链属地化。在这个过程中造成中国整个产业链布局涣散不集中,本身就无谓的增加了许多物流成本。今天因为时间关系不能展开,我总的意思是产业链物流方面我们有许多配送,无缝对接或者体制制度安排来降低这个成本。

第三,产业链金融。包括金融的产业链上,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要解决;产业链金融中的生产性服务业有许多许多可以研究的地方。

第四,产业链上的市场准入、检验检测。这也是一个服务体系。

第五,产业链的所谓生态服务,绿色低碳的服务。中国工业怎么源头减量,进行工艺流程各方面的调整也是很重要的。再有一个,中国工业能源消耗。第三个是制造业有个循环利用,上游中游生产出来的设备装备或者工业的终端,或者老百姓的耐用的消费品,怎么样报废以后循环使用回收利用,发达国家占40%到50%,我们目前只占10%。这个环节通过生产性服务业的改造研究,如果能够使得它循环利用达到百分之四五十,就相当于一个金山银山,一个金矿银矿,使得我们资源消耗大量的减少,这是第五个方面。

第六,数字化服务,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形成的数字平台,对传统工商产业进行融合赋能,也就是中央说的传统产业数字化。一般通过这样的赋能,产业链工业系统不增加任何资本投资、原材料消耗,会使得产出增加1%到10%。如果平均增加5%的话,我们现在100万亿的工业产值,因为数字赋能最终如果额外增长5万亿,这5万亿不仅是产值,因为不消耗原材料,它也是增加值,没有增加资本的利息、资本的投入,所以它也是利润。这个五万亿顶得上二三十万亿的工业产值,这是我讲的第六个,即生产性服务业,数字化赋能,形成产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我们目前是消费互联网很发达,产业互联网刚起步没到位,要好好地发展,而这一块一旦发展,也是一个重要的生产性服务业。

第七,各种贸易、批发、零售,包括线上的和线下的,包括我们实体的贸易和互联网的贸易,跨境电商等等。

这个领域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重点是突破内外贸两张皮,突破内循环外循环互相隔离。中国已经进入了内循环为主,国际国内双循环的状态中,要努力促进中国的内贸外贸一体化,形成有利于内循环外循环一体化的规则规制标准和管理体系。报告都把这件事说的那么重要,说明我们内贸外贸两张皮、内循环外循环变成两个任务,每个企业去搞外循环是一件事,搞内循环是一件事。什么时候让我们任何一个企业搞内循环和搞外循环,想着内循环就内循环,想着外循环就外循环,情势有利于内循环就内循环情势有利于外循环就干外循环,形成内外贸企业任何时候的自由选择,这就像亚马逊。

亚马逊是个网络公司,做跨境电商,它做的任何业务,从纽约卖到洛杉矶,对它来说和纽约卖到伦敦是一回事。它没有任何内外之别,它全球化和美国的国内化是一件事。我们现在绝对是两个队伍,两个体系、两种规则,两种准入,所以十四五规划里都有这么一段话,要在十四五到2035年期间使中国的内贸和外贸一体化,实现一条生产线上同线同质同标。同样的产品无论出口还是内销,税收规则、市场准入规则、检验检测的标准规则都要一体化。报告、规划都讲这件事,可见这件事现在存在比较大的问题,是我们要布置行动的重大任务,这件事做好了,也是生产性服务业发育的一个方面。

第八,各种专利品牌既要保护,也要推广,各种商品制造品的品牌和专利的推销。

第九,各种信息咨询、会计、律师法律的服务。这些是制度型的生产性服务业,国家的规定制度要让企业充分了解,需要这种信息咨询。

第十,服务外包。大企业、龙头企业除了关键的东西自己造以外,逐渐的把制造外包,自己就管生产性服务业的总体,变成了链头企业。那么它做了链头,它就要把制造业外包,就产生了制造业的代工龙头。就像富士康代工苹果,苹果就不做制造,只做生产性服务业。另外还有产业链上中下游之间的、很具体的、小的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链,有个服务外包的问题。

整体上讲,刚才说了10个方面,这10个方面都是潜力巨大,都是有新的增长极的功能,都是我们过去的短板,补上短板就是发展的潜力所在,是新的增长极。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把生产性服务业搞上去,补上我们的短板,是我们国家制造强国的内在选择,是我们国家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央提出的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基础。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要成为贸易强国,贸易强国不仅仅是货物贸易的第一大国,更是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的强国。

二十大明确贸易强国的前提,一个内在的要求,是服务贸易强国,而服务贸易强国也需要生产性服务业做基础。把生产性服务业搞上去了,我们整个的新的经济的增长,以及内在的,我们说我们现在要搞科研创新,推动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比重的增加,我们现在全要素生产率只占我们增长的百分之二三十。怎么样让我们增长的动力50%以上和科学技术和全要素增长率有关?这也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联系在一起。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了以后,并不是忽视生活性服务业。我们现在57%的服务业,以后如果到60%,如果60%里边百分之七八十都是生活性服务业,我们到2035年GDP到了250万亿,然后150万亿的服务业里边,如果3/4是生活性服务业,那么我们的生活性服务业就有120万亿,如果120万亿生活性服务业的增加值变成了产值的话,那么它就会变成两百七八十万亿。

我们一共十几亿人,每人要20万元的生活性服务吗?我的头给你,你的脚给我,我们互相洗脚理发,产业链短,劳动密集型,附加值低,一大堆这样的生活性服务业。只要发生一个经济危机,马上就急剧的萎缩,所以生产性服务业不能少,衣食住行,教育、卫生、文化、旅游、康养等等都属于生产性服务业。

如果我们的服务业百分之七八十都变成了生活性服务业,那么服务业就含有泡沫,如果我们的服务业50%是和制造业强相关的服务业,而生活性服务业也占50%左右,那么我们就是个健康的现代化的产业体系。所以我最后认为二十大报告提出了中国是现代化的产业体系,是以实体经济为主体,制造业为重心,这个重心的重是重量的重,就是不倒翁,制造业为重心怎么摆怎么晃,经济也是稳定的。这个重心中央明确说了,中国的制造业在十四五期间绝不能低于25%,那么现在是27%,28%,我觉得这27%、28%到30%是一个合理的比重。

第二个就是中国式制造业中的生产性服务业,应该是我们的服务业的50%,整个GDP的30%。这个30%加上生产性服务业的30%,加上制造业本身的百分之二十七八,就是57%、58%,然后我们还有非制造业的工业,即挖掘业、采掘业、煤炭、石油、天然气,总有那么六七个百分点,加上我们以后房地产建筑行业规模下降,但是还会有一定比例,统统加起来中国的第二产业差不多会在35%左右,35%加30%的生产性服务业共65%,然后农业有5个点,共70%,其实剩下生活性服务业30%。这就体现了中央说的实体经济为主体,制造业为重心

我相信只要我们着力推进生产性服务业,比重在十四五到2035年有所提高,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制造强国的目标也一定能实现,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会更加的丰富,更加的现代化,我就讲这些,谢谢大家。

更多关于 行业事件的文章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