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报道
太平基金败走太平路
背靠保险股东大树能拯救太平基金吗?
作者:牧舟
来源:GPLP犀牛财经(ID:gplpcn)
在太平发展道路上,太平基金曾“上下而求索”,然而最终还是失败了。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太平基金理想的“太平路”
作为保险公司首次“借壳”的公募基金,太平基金最理想的“太平路”就是规模能够瞬间突破500亿元。
只是在现实面前,这个梦想有点遥远。
太平基金的前身是中原英石基金,而中原英石基金的背后正是中原证券。早在2013年1月23日,中原证券就曾与安石资产共同发起设立中原英石基金,注册地上海。
其中,中原证券的出资占注册资本的51%,安石投资的出资占注册资本的49%。
然而,中原英石基金成立以来规模不佳,发展惨淡,管理规模长期仅1000万元左右。先后成立的两只基金一只被迫清盘,另一只规模一度低于清盘线,无奈之下中原证券最终选择转让所持基金公司股权。
2016年7月,中原证券将其持有的34%股权转让给太平资产,中国太平保险集团成为中原英石基金的实控人,中原英石基金也正式更名为太平基金。
由此,太平基金开创了中国保险业通过并购方式绝对控股一家公募基金公司的先河。
2017年7月,太平资产增资太平基金,注册资本由2.27亿元增至4亿元,持有太平基金股权由66%增至83%,中原证券所持股权下降至8.5%。
2019年12月,中国证监会核准中原证券将其持有的太平基金8.5%股权转让给太平资产,2020年初该笔股权变更获太平基金股东会决议通过,至此中原证券完全退出,不再持有太平基金股权。
当时,时任太平基金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的分别是汤海涛、宋小龙和金芳,汤海涛、金芳均来自中国太平,且均为任职多年的老臣。
与“总部”空降不同的是,宋小龙则是外部招聘引进,他曾先后任职于富国基金、长信基金,担任高级研究员、基金经理、投资部总监、投资部总经理等。
收购完成后,太平系人员入主是必然。不过,最初的汤海涛无疑是接手了一个烂摊子,相当于重新打造一家公募基金。
刚接管太平基金时,汤海涛曾公开表示,畅想过要以类事业部制的方式来发展,核心主要是三点,即公司平台化、员工创客化、产品多元化。
然而,从总规模来看,汤海涛似乎并未实现自己的初衷。
据天天基金网,2016年12月末至2020年12月末,太平基金的总管理规模曾一度跌至87.31亿元,历史最高点也不过在168.59亿元,暂未突破200亿元大关。
2020年过后,太平基金总规模有着明显的增长。截至2021年6月24日,太平基金总规模为471.66亿元,仍未超过500亿元。
2020年1月23日,太平基金发布公告称,汤海涛因组织调动于2020年1月22日离任董事长一职,由范宇接任。就在同一天,太平基金副总经理王健因个人原因离任;副总经理金芳因组织调动离任;副总经理宋卫华因工作需要转任公司非管理岗位。
范宇也是中国太平派遣下来的“空降兵”。
公开资料显示,2001年7月至2002年4月,范宇曾任中国平安保险公司投资管理部职员;
2002年4月至2005年11月,曾任证监会法律部、证券公司风险处置办公室干部;
2005年11月至2015年8月,曾任证监会市场监管部干部、副调研员、处长;
2015年8月至2019年8月,曾任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
2019年8月至今任中国太平保险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投资管理部副总经理。
值得注意的是,汤海涛离任的时间正是中原证券将最后的股权转给天平资产的时间前后,故而此次太平基金人事震荡的主要原因,或与其股权变更有关。
业绩不佳 高管频繁更换
留给范宇的问题,可不止太平基金管理规模停滞不前。
尽管太平基金在固收类基金发展上占据天然优势,但从业绩来看,占据太平基金总规模大部分的债券型基金业绩却跑不过同类平均。
据天天基金网,太平基金在管基金规模主要来自于债券型基金,截至2021年6月24日,太平基金旗下共有10只基金,其规模为360.48亿元。
而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太平基金混合型基金、指数型基金、货币型基金的规模分别为34.58亿元、1.52亿元、66.40亿元。截至2021年4月21日,其股票型基金规模为10.20亿元。
背靠保险股东大树,太平基金在固收类基金发展上自然占据天然优势。保险系基金公司的固定收益类产品会更多一些,而大部分固定收益类基金占据绝对多数的基金公司,相对来说投研实力都比较弱,太平基金也不例外。
先说占据总规模最多的债券型基金。据天天基金网,截至2021年6月24日,太平基金债券型基金近3年、近1年、近6月的收益率分别为9.74%、3.22%、1.83%,跑输同期同类平均的17.15%、3.62%、1.87%。
可以看出,虽然债券型基金是太平基金的主力军,但相比行业里其他基金公司,太平基金债券型基金的表现不佳。
此外,太平基金的第一只债券型基金为太平恒利纯债,成立于2018年6月15日。从该基金的业绩来看,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7月2日,该基金近3年、近2年、近1年的阶段涨幅分别为9.74%、5.57%、2.60%,均低于同期同类平均的16.33%、9.59%、3.88%。从短期业绩来看,太平恒利纯债近6月、近3月的收益率也跑输了同类平均。
太平基金的主动权益型基金表现也不亮眼。
以混合型基金为例,太平灵活配置是太平基金混合型基金中规模最大的一只产品。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该基金的规模为19.14亿元,较2020年四季度末的21.13亿元下降了1.99亿元。
从业绩来看,截至2021年7月2日,太平灵活配置近3年、近2年、近1年的阶段涨幅分别为53.26%、55.24%、30.99%,而同期同类平均的阶段涨幅分别为80.37%、66.98%、26.10%。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21年3月31日,太平灵活配置的股票占比为92.16%,比不少股票型基金的占比还要高。
另外,太平基金由于基金业绩不佳、规模萎靡不振,高管人员也频繁更换。以总经理一职为例,6年先后经历林伟萌、宋小龙、邱宏斌等人,每任总经理任期不到2年。
而太平基金旗下的7位经理多为“新手”,仅陈晓一人累计任职时间超7年,甘源和赵岩的任职时间甚至不满1年,其中甘源于2021年2月22日起任职基金经理,目前累计任职时间为131天。
这7名基金经理中,除了陈晓曾经在光大保德信基金从事过基金经理岗位外,其他的5位都是从太平基金内部走出来的。
资料显示,陈晓于2010年加入光大保德信基金,先后担任投资部研究助理、固定收益研究员、固定收益高级研究员。2014年1月起担任光大保德信增利收益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经理。在光大保德信基金任职基金经理期间,所管理的基金都取得了正收益。陈晓2018年11月加入太平基金,现任固定收益部投资负责人。
由此看来,尽管背靠保险股东的大树,但太平基金却未能化优势为胜势,规模业绩都不突出,其未来发展如何,GPLP犀牛财经将持续关注。
(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