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GPLP

主流投资机构看好 B站二次赴港上市的增长逻辑是什么?

快报道

主流投资机构看好 B站二次赴港上市的增长逻辑是什么?

在中国的互联网圈,B站是一个独特的存在。

作者:夏日

来源:GPLP犀牛财经(ID:gplpcn)

作为视频圈的独特存在,B站的成长过程是一路自我证明的过程——尽管存在争议,然而,B站的长期投资价值不能忽视。

对此,多位在港的大型机构投资人对腾讯新闻《一线》表示B站是这一波回港潮中难得的好项目。

2021年3月26日,哔哩哔哩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B站按发售价每股808.00港元计算,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198.735亿港元。

而在3天前,即2021年3月23日,B站结束认购期,相关认购数据显示,B站获得了433.66亿港元总额认购,超购57.52倍,早在2021年3月4日,据彭博消息,B站计划融资约200亿港元(26亿美元)。

2021年3月29日,B站成功实现香港二次上市。

从2018年3月28日到2021年3月29日,从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到香港港交所上市,B站在这过去三年的成长就是最好的证明。

B站的独特存在:86%的年轻一代的选择

在中国的互联网圈,B站是一个独特的存在——B站打造了中国互联网中少见的高粘性用户社区,社区之于B站,既是定位,也是壁垒。在B站,平均每月有近600万投稿产生,其中不乏让人惊艳的优质作品。

据艾瑞咨询报告显示,2020年, 中国35岁及以下用户占B站月活用户比例超86%,该比例超过其他中国主要视频平台,在国内前十大视频移动端应用中排名第一。未来三年,B站计划在2023年前使月活用户数达到4个亿。

毫无疑问,作为汇聚中国最多年轻人的独特平台,B站用户量及活跃度在中国乃至全球都颇为少见,与此同时,伴随着B站受到越多越多用户的认可,B站的独特价值也受到大量机构投资者的认可——在美股市场,与大部分低迷的中概股完全不同,自从2018年3月28日正式开始,B站一直就是华尔街的“宠儿”,尽管持续亏损,但其股价连续三年走高,累计涨幅超过800%。

“他们对于 bilibili 看到两个词,第一个是非常独特的平台;第二个是 bilibili 年轻用户群代表中国的未来,bilibili 在互联网模型是增长潜力非常大的模型,所以这个也是我跑这一圈的收获,其实美国的投资人现在越来越认可美国之外的一些互联网模式,包括像 bilibili 这样的生长于中国很独特的互联网模式。”三年前,在美国路演期间,B站CEO陈睿如此表示说。

三年后,B站用户增长及业绩都证明了机构投资人的判断:

据B站最新招股书显示,2018—2020年,B站的平均月活用户从8700万人增长至1.86亿人,月均付费用户从340万人增长至1480万人,付费比率从3.9%提升至8.0%,单个月活用户月均收入也从4.0元增长至5.4元,显示了较高的付费意愿。同时,单个活跃用户每天花在B站上的时间也从75分钟以上延长至80分钟以上。截至2020年12月末,B站有约1.026亿名正式会员,同比增长51.1%。

从营收来看,从2018到2020年,B站分别实现营业收入41.29亿元、67.78亿元和119.9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64.2%和77.0%,年复合增速约70.47%。

在用户增长及营收的可持续发展方面,B站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视频发展路线:

他们以优质内容为出发点,逐步吸引用户关注,同时陪伴这些年轻的用户成长,是他们忠实的成长伙伴。

B站招股书显示,2018—2020年,B站在内容上的成本投入分别为5.43亿元(人民币,下同)、10.016亿元和18.755亿元,三年总计投入超34亿元,占当期营业成本的比重分别为16.6%、17.9%和20.5%。

在大量投入到内容的背景下,B站成功吸引了大量用户关注,哔哩哔哩CEO陈睿说,“B站在用户增长方面的策略,一直是用优质的内容去吸引用户。如今,B站的口碑已从过去的90后、00后的圈子,逐步渗透到85后,甚至是80后的圈子。用户增长一直是B站最重要的工作之一,而促使用户增长的,最终是内容质量。”

与此同时,围绕用户需求,B站也同步开始了其商业化发展之路。

“我们商业化的思路,其实是一个基于用户群需求的思路,相当于我们根据用户群的需要,我们提供给他喜欢的娱乐消费,如果我们的用户喜欢游戏,我们就推荐游戏,如果用户喜欢看直播,我们就推荐直播服务,如果用户喜欢买动漫周边,我们就推荐周边文化,如果用户喜欢看秀,我就会推荐各种演唱会。”B站CEO陈睿详细介绍了B站的商业化思路。

此外,在B站过去三年的业绩面前,B站用成长验证了其发展思路,基于此,B站此次赴港上市获得大量机构投资者的认可也并不意外了。

B站的长期增长逻辑是什么?

在过去三年,伴随着B站营收的增长,B站的市值也不断创新高:

公开资料显示,2018年B站总营收41.3亿元,其中游戏是主要收入;而在2020年,B站全年实现营收120亿元,包括游戏、广告等,B站收入多元化已经形成。

截止2021年3月26日,B站收盘于97.08美元/股,总市值达到342亿美元。

也就是说,在过去三年当中,B站市值从3年前的32亿美元飙升至如今337亿美元,三年实现十倍增长。

未来,B站还能保持持续增长吗?

这个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2021年3月29日,B站成功实现赴港上市的同时,B站也同时迎来了新的开始。

对于未来发展战略,B站将其清晰规划为:

1、追求健康优质的用户增长;

2、打造友好活跃的社区生态;

3、加强以用户为核心的商业化能力;

4、持续扩张和丰富平台内容;

为了持续扩张和丰富平台内容,据B站最新招股书显示,B站拟将此次募资额的50%用于优质内容投入,也就是说将有约101亿港元的资金用于投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制作优质付费内容、收购及投资内容、持续与知名国内外企业寻求战略合作或联盟等方面。

与此同时,在过去三年,尤其是2020年的努力下,其实B站早已经成功破圈,从内容生态及品类方面实现了内容的扩张,而在内容不断丰富的基础之上,B站的社区生态也进一步活跃,B站吸引了更多优质用户的关注。

在社区生态方面,经过过去多年的努力,B站已经站建立了一个主要包括PUGV(即专业用户创作视频)、直播、OGV(专业机构创作视频)等在内的内容生态,成为一站式平台。其中PUGV与OGV存在互补关系,即OGV负责引流,PUGV负责用户留存,用户可以从中找到符合自己兴趣爱好的各种视频,也让内容创作者能全面展示他们的才艺。

B站招股书显示,在B站社区平台当中,截至2020年第四季度,B站月活跃UP主达190万人,较3年前增长了5.3倍;UP主月均视频投稿量达590万,同比增长109%。同时,该季度PUGV内容已经占据平台整体视频播放量的91%。

显然,在持续内容投入下,B站实现持续扩张和丰富平台内容的目标并不遥远。

而在优质及丰富平台内容为前提下,伴随着B站不断破圈,用户增长及以用户为核心的商业化能力有望进一步持续增长。

据艾瑞咨询《2020年中国泛视频报告》显示,在视频服务行业中,Z+世代已经成为中国泛视频市场的核心用户,预计到2025年,中国视频用户将达到12亿,创造的泛视频市场收入将达到1.8万亿元,届时Z+世代人口将超过4.5亿人,贡献超65%的泛视频市场收入,即达到1.17万亿元。

而作为Z世代最受青睐的平台,B站的用户增长及商业化营收空间也由此可以想象。

而从目前的商业化角度来看,2020年B站营收120亿元,伴随着广告、增值服务等非游戏业务的高速增长,B站逐步实现了多元化营收增长,其游戏构成逐步降低——B站2020年财报显示,游戏业务收入48亿元,在B站总收入所占比重降至40%,而在2018和2019年,这一比重分别为71.1%和53.1%。

在多元化营收增长背景下,这让B站的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同时,也让B站的营收增长实现了多种可能——在B站最新招股书当中,B站明确表示,“要加强以用户为中心的商业化”,这也说明,经过过去三年的发展,在商业化的路径当中,B站的思路越发清晰。

而在商业化及增长都明确思路的前提下,B站的可持续发展令人期待。

更多关于 快报道的文章

  • 快报道

    卓越教育i01编程正式亮相 助力青少年素养与学业双赢成长

    By

    近日,一场汇聚信息科技前沿智慧与青少年教育梦想的盛会——“AI时代的教育,解码素养与学业双赢成长”顺利举办。卓越教育i01编程品牌首次正式亮相,携手教育部专家、青年榜样,共同探索AI时代青少年...

  • 快报道

    11月22日犀牛晚报

    By

    市场概况  A股市场:指数午后跌幅扩大,沪指失守3300点。截至收盘,沪指跌3.06%,深成指跌3.52%,创业板指跌3.99%。沪深两市合计成交额17896.85亿元,个股普跌,超4900股...

  • 快报道

    11月22日晚间重要公告一览

    By

    鲁北化工:全资子公司拟增资蒙达钛业 取得其10%股权 11月22日晚,鲁北化工(600727)发布公告称,全资子公司山东祥海钛资源科技有限公司与内蒙古域潇蒙达钛业有限责任公司及其股东签订了《增...

  • 快报道

    自由现金流转正,蔚来“盈利路线图”浮出水面

    By

    蔚来已进入商业正循环轨道。

  • 快报道

    小鹏P7+首周交付创佳绩,何小鹏期待月销破万

    By

    作者:KimSu 近日,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在其社交平台上宣布,小鹏P7+在上市后的首周交付量已经创下历史最好成绩,他对12月P7+的交付量充满信心,期待能够突破万台大关。为了满足市场对P7+...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