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报道
11月18日犀牛晚报
市场概况
A股市场:市场今日冲高回落,深成指午后跌超2%,创业板指一度跌逾3%。截至收盘,沪指跌0.21%,深成指跌1.91%,创业板指跌2.35%。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1.76万亿元,较上个交易日缩量688亿元。个股跌多涨少,全市场超4100只个股下跌,逾200股跌超9%。
盘面上,破净股逆势爆发,中红医疗、郑州银行、上海建工、等多股涨停,房地产板块震荡走强,绿地控股、黑牡丹、阳光股份等涨停。低空经济概念午后表现活跃,中信海直、宗申动力、四川九洲涨停。深圳国企改革概念股活跃,中新赛克涨停。AI应用方向集体大跌,万兴科技、因赛集团等多股跌幅超过10%。板块方面,石墨电极、银行、钢铁、房地产等板块涨幅居前,智谱AI、软件开发、游戏、鸿蒙概念等板块跌幅居前。
港股市场:恒生指数收盘涨0.77%,恒生科技指数涨0.32%。京东物流涨超5%,京东集团涨近4%,蔚来涨近3%。
亚太股市:日经225指数收跌1.09%,报38220点。日本东证指数收跌0.7%。韩国首尔综指收涨2.2%。
欧洲股市:欧股开盘涨跌不一,欧洲斯托克50指数跌0.06%、德国DAX指数涨0.14%、法国CAC40指数涨0.16%。
国债期货:国债期货今日集体下挫,30年期主力合约跌1.10%,10年期主力合约跌0.19%,5年期主力合约跌0.09%,2年期主力合约跌0.04%。
商品期货: 国内商品期货收盘涨跌不一,原木跌超5%,液化石油气(LPG)、燃油、玻璃跌近3%,豆油跌2%;铁矿、碳酸锂、集运欧线涨近2%。
机构视点
华商基金张永志表示,今年增量政策或加快落地,预计主要包括支持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相关税收政策加快推出、发行特别国债补充银行资本加快推进、专项债支持收储和土储加快落地。此外,明年的财政政策预计将更加给力,或包括积极利用可提升的赤字空间、扩大专项债券发行规模和拓宽投向领域、继续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加大对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为代表的内需支持力度、加大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规模等。整体来看,预计明年财政赤字将较今年有明显扩张,地方专项债和广义赤字率也有提升空间。
国泰基金刘嵩扬认为,信用债更稳妥的方法还是偏向于高评级和中短期信用债。这可能不是一个最优的策略,但是是在保证流动性情况下的一个次优策略。高评级信用债的利差相对稳定,所以在无风险利率下行过程中,它能跟随着利率债有一个比较顺畅的下行。包括它比较好的流动性,能保证我们在收益率低位时能进行比较好的止盈的动作,更好的获取资本利得。除此以外,还会推荐中短期的信用债。因为整体来看,中短期信用债受益于流动性宽松的局面,表现也不会特别差。由于近期的化债动作还是挺给力的,所以一年内短期限的信用债也是可以考虑的,采取信用下沉的策略来获取一定的超额收益。
天风证券发布研报表示,把握信创和消费阶段大波动,重视恒生互联网。另外,央行新设立的互换便利工具与股票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为垄断红利带来增量逻辑。市场正处于“强预期,弱现实”的赛点2.0第二阶段,类似23H1的“杠铃策略”:一边是政策态度转向,对未来预期改善,风偏上行,成交额持续高位,导致主题行情占优、高换手的科技方向活跃;另一边是政策生效需要时间,政策出台节奏和力度也会根据经济现状“边走边看”,“弱现实”或将持续一段时间,垄断红利不时会有所表现。惠民生、促消费后续政策加力也值得期待,可关注政策发力,存量利率政策的效果也或逐步体现。
长城证券发布研报称,电子行业库存调整逐步到位,需求端逐步整体回暖。其中,受AI硬件创新提振,消费电子需求有望率先复苏,华为回归推动智能手机需求整体逐步回温,四季度消费电子旺季表现值得期待;汽车电子需求有望复苏,降成本动力持续强化,半导体行业景气度回暖,晶圆代工稼动率持续提升,受益先进封装扩张和AI需求驱动,玻璃基载板有望迎来产业导入良机。
开源证券发布研报称,10月在以旧换新等政策刺激下,推动家电、办公等耐用消费品增长显著,同时“双十一”电商促销前置下,带动社零增速延续回升,但食品饮料类消费仍待修复。随着一揽子增量政策持续落地,预计大众消费信心和消费意愿有望改善,食品饮料板块有望逐步复苏。
江海证券研报指出,随着更多企业切入到人形机器人赛道,人形机器人的更新迭代和降本进程将有望进一步加快,而适应更多应用场景的人形产品或将被推出。因此,人形机器人产业化落地速度已呈现加快迹象,产业链相关企业将逐步进入受益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