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GPLP

“不务正业”的仁和药业:重营销轻研发 却豪掷50亿元理财 丢了国民老字号的脸

快报道

“不务正业”的仁和药业:重营销轻研发 却豪掷50亿元理财 丢了国民老字号的脸

老牌药企为何走下坡路了?

仁和药业是中国制药工业百强企业,也是一代国民老字号品牌,曾经拥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一度是各大卫视甚至央视的广告常客。

然而时至今日,这家拥有“仁和”“妇炎洁”“闪亮”等多个知名品牌的老牌药企,却逐渐被遗忘于市场,再也不是人们耳熟能详的那个仁和了。

家底厚实的仁和药业,为何走下坡路了?

业绩增长放缓 股价下跌超50%

仁和药业是一家老牌A股上市公司,1996年就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2006年资产重组后,仁和药业晋级综合性企业,旗下拥有江西仁和药业有限公司、江西仁和中方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江西仁和药都药业有限公司等多家子公司。截至目前,仁和药业建立和巩固了遍布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销售网络。

官网显示,仁和药业主营生产、销售中西药、原料药及健康相关产品,包括口服固体制剂、口服液体制剂、大容量注射剂、小容量注射剂等剂型药品以及健康相关产品。其中,“仁和”“妇炎洁”“优卡丹”“闪亮”是其旗下知名商标。

最近几年,仁和药业的业绩增长开始放缓。财报显示,2012年到2019年,仁和药业营收从20.88亿元增至45.84亿元,处于快速增长期;但随后几年,仁和药业进入滞涨阶段,2019年到2023年的5年间营收增加不到5亿元,一共增长了9.8%,平均每年增长2%不到。

净利润方面,2012年到2019年,仁和药业从2.55亿元增至5.38亿元,随后的2019年到2023年的5年间,其净利润仅增加了0.29亿元。

仁和药业销售净利率和销售毛利率也整体下滑。财报显示,2019年到2023年,仁和药业销售净利率分别为13.52%、16.02%、16.21%、13.81%、12.51%,销售毛利率分别为42.32%、40.18%、37.97%、36.62%、37.12%。

截止到2024年上半年,仁和药业营业收入为23.64亿元,同比下降11.8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37亿元,同比下降5.4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51亿元,同比下降19.29%,由此可见,其业绩全面下滑。

具体来看,上半年,仁和药业医药板块(含大健康产品)营收为23.51亿元,同比下滑12.04%。其中,药品营收为16.76亿元,同比下滑16.99%;健康相关产品营收为6.34亿元,同比增长5.33%。仁和药业主营业务以药品为主,药品营收占其营收的比例超过70%,这反映出仁和药业业务发展遇到了不小的困难。

仁和药业增长放缓的负面影响也传导到了资本市场,其股价整体呈下行趋势。虽然近期仁和药业股价一路飙升,最高涨至7.03元/股,但如果剔除整个A股市场利好因素的影响,年内,仁和药业股价还是下跌的,与历史最高点的16.38元/股相比更是跌去了一半还多。

重营销轻研发 创新能力受制约

仁和药业是国内知名的OTC药品和大健康产品生产企业,公司也将“坚持科技领先、逐步加大科研投入”视作核心竞争力之一,宣称要不断加大科研设施投入,加大重点品牌品种延伸,增加产品科技含量,但仁和药业的实际行动却多少有些背道而驰,在科技含量方面,其明显名不副实。

研发投入的多寡能够直接反映药企有没有静下心来做产品,作为知名药企,仁和药业却被外界质疑“重营销轻研发”。

仁和药业的创始人杨文龙虽然是中药专业毕业,但其从收购药材做起,一直到自主承包经营,深知营销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受此影响,尤其是在发展前期,仁和药业重金砸营销,聘请明星代言、大量投放电视广告,比如宋丹丹的“家有儿女,常备优卡丹”、周杰伦的“闪亮滴眼液,谁用谁闪亮”、陈道明的“治感冒,就用仁和可立克”以及妇炎洁产品的“洗洗更健康”等。

大力发动营销攻势虽然推动了仁和药业快速发展,但是也导致其营销费用激增。财报显示,2017年到2023年,仁和药业研发费用分别为2342万元、3108万元、3804万元、3979万元、5214万元、5054万元、4636万元,而同期的销售费用却分别达6.19亿元、7.78亿元、7.88亿元、5.79亿元、5.96亿元、5.59亿元、5.40亿元。

另有数据显示,2007年至2023年,仁和药业每年销售费用均超过5亿元,且销售费用与研发费用比值均超过10%。截至2023年底,仁和药业有销售人员2997名,占其总员工人数的51.74%,但技术人员仅有699名。这也反映出仁和药业对营销和研发的差别对待。

关键是,研发投入不足会严重制约企业创新能力。目前看来,除了妇炎洁、闪亮滴眼液等老牌产品,仁和药业鲜有拿得出手的新品,这和公司长期以来研发投入不足不无关系。

9月25日,仁和药业发布公告称,全资子公司江西药都仁和制药有限公司近日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准签发的关于他达拉非片的《药品补充申请批准通知书》。同时,仁和药业还表示,公司高度重视药品研发工作,并严格控制药品研发、制造及销售环节的质量及安全。公司他达拉非片(5mg、10mg)获得国家药监局的《药品补充申请批件》,标志着公司具备了在国内市场生产和销售该药品的资格,进一步丰富了公司的产品线,有助于提升公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但在上述领域,仁和药业面临一定竞争压力,想要在短期内见到成效并不容易。一个大单品的成功打造也绝非一劳永逸,而是需要持续性的培育,这取决于仁和药业能否长期坚定地保持高强度的研发投入。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近两年仁和药业利润下滑,公司很难再像以前那样重金砸营销,营销减弱或将影响仁和药业的品牌知名度。

为何爱上“贴牌”生意

除了“重营销轻研发”,仁和药业的“贴牌”行为也被市场诟病。

在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有大量贴着“仁和药业”商标的商品,涉及面膜、祛斑霜、男性保健品、洁面乳、减肥药等多品类。这其中,有不少是贴着“仁和药业”商标的贴牌产品。

作为一家OTC类药品制造企业,仁和药业为何爱上了“贴牌”生意?

公开资料显示,早在2007年,仁和药业就在半年报中表示将“不断提高资本规模及品牌规模,同时积极探索现行法规条件下OEM的各种可能”。从2012年开始,仁和药业正式试水OEM,到2020年,OEM贴牌产品贡献的收入已经占公司营收的近一半。

以具体产品为例,仁和匠心是仁和药业的品牌,该品牌产品有自有生产,也有OEM代工。在淘宝平台,药都仁和旗舰店售卖仁和匠心洗面奶产品详情页还打出高光国货,品质保障仁和匠心26年品质护肤等字眼,且销量不错。但根据备案编号该产品并非仁和药业生产其生产企业为广东芭薇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客观来讲,贴牌也并非不可,不少知名企业都曾采用贴牌方式。因为,贴牌不仅能够帮品牌方简化生产流程,只需专注品牌设计、品质监督等少数环节,更重要的是利润不菲,尤其是能在短期获取较大收益。

但如果把控不好,贴牌也可能适得其反:一是长期贴牌可能使企业养成过度依赖代加工的习惯,从而弱化研发创新能力,不利于企业长期发展;二是由于品牌方不直接参与生产,容易出现质量问题,一旦“爆雷”就会对品牌造成反噬。

比如2020年,仁和匠心品牌的HP牙膏宣传幽门螺旋杆菌牙膏功效被质疑涉嫌虚假宣传,仁和匠心寡肽修护冻干粉的产品使用仁和药业品牌宣称高效祛痘被质疑套牌和涉嫌虚假宣传。药监局通告的化妆品不合规名单中,仁和匠心也曾被点名显示广东佛山市南海区和顺安富日用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仁和匠心金粉版香口牙膏(北极冰柠薄荷)菌落总数不合格。

大量低端产品打着“仁和药业”的牌子四处宣传也消耗了消费者对仁和药业的好感。即使是“妇炎洁”“闪亮滴眼液”“优卡丹”等仁和药业的老品牌,在今天也很难再现当年的风采。

近日,A股市场突然火爆,也吸引一些企业参与到投资理财中。在这方面,仁和药业也不甘落后。今年上半年,仁和药业累计购买理财产品金额高达50.46亿元,尽管期间卖出了30.29亿元,但期末仍持有理财产品27.74亿元。

这导致仁和药业货币资金余额下降,由年初的26.14亿元降至9.89亿元,同比下降62.15%。仁和药业压缩了“三大费用”,上半年,仁和药业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同比分别下滑12.71%、4.95%、26.21%;而且还进一步削减研发支出,上半年,仁和药业研发投入为1944.7万元,同比下降27.41%。

削减研发支出,也让外界对仁和药业的发展前景产生担忧。

更多关于 快报道的文章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