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报道
以社会价值为锚点的高质量发展企业
这家企业践行社会责任一直“在路上”。
作者:Bruce
这些企业作为中国发展的见证者,不仅见证了深圳崛起,更是通过践行社会责任,追求企业发展与社会进步于一体,最终成为中国企业的排头兵。
企业发展与社会责任同步
以最近十年为时间段,中国GDP(即经济总量)由2012年的53.9万亿元上升到2021年的114.4万亿元,占世界经济比重从11.3%上升到超过18%,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6300美元上升到超过1.2万美元。
现阶段,我国科技创新发生了历史性、整体性的重大变化。在金融、制造业、外贸、社会保障等诸多领域,均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2012年,我国全球创新指数位居第34位,到2021年一举跃居第12位。与此同时,我国全力打造了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等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对外贸易方面,2022年前7个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23.6万亿元,同比增长10.4%。
改革开放40余年以来,中国经济实力不断跃上新台阶,深圳则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纵览深圳的窗口效应,成功实现了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的突破。
2021年,深圳人均GDP突破2.69万美元,远超世界银行高收入经济体标准线(2021年1.27万美元),在全国主要城市中位居前列。
据2022《财富》中国500强榜单显示,深圳这些企业已经成为了中国诸多细分领域的领头羊:中国平安位居全球保险公司资产规模第一,华为是通信行业第一,比亚迪是动力电池领域第一,大疆科技是无人机领域的第一,万科是房地产行业第一,正威国际是有色金属第一,招商银行做到了股份制银行第一……
或许资产规模只是一方面,纳税才是衡量一家企业对社会贡献的主要指标。
2022年8月24日,中国平安发布2022年上半年财报,财报显示中国平安2022年上半年纳税245亿元,占深圳市财政收入(2147亿元)的11%,对深圳的纳税贡献同比增长10.34%;2020年,中国平安纳税为1036亿元;2021年,中国平安纳税为1114亿元。
从更长的时间跨度来看,过去十年来中国平安合计纳税高达8168亿元,独占深企500强榜单的第一位。近十年,中国平安为深圳市的纳税总额为2940亿元,再从对比来看,2021年深圳500强上榜企业平均纳税11.255亿元/家,而中国平安是平均值的99倍。可以说,中国平安是深圳多年来的第一纳税大户。
实力越强,承担的社会责任越多,平安集团在发展中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也为企业反哺社会做出表率。
中国平安始终未变的两个“坚守”
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曾强调,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平安应坚守回馈社会之初心,让发展有温度,与国家繁荣、人民幸福同频共振。这十年来,平安有两个“坚守”始终未变:一是坚守服务国计民生的立业初心,二是坚守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大局。通过这两个坚守,中国平安迎来新的发展。
在坚守服务国计民生的立业初心方面,中国平安在乡村振兴以及公益方面取得了实质的阶段性成果。
早在2018年,中国平安已投入到“三村工程”项目,三村工程即三村建设工程,主要面向“村官、村医、村教”三个方向,实施产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实现贫有所助、病有所医、学有所教。如今,该项目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截至2022年6月末,中国平安累计提供扶贫及产业振兴帮扶资金497.20亿元,惠及超过90万重点帮扶地区人口;在全国升级乡村小学1054所,培训村小教师1411名,惠及学生30万余人;升级乡村卫生所1228所,培训村医11843人;通过“平安健康守护行动”,组织乡村健康体检,免费疾病筛查,覆盖全国11万人。
2022年5月27日,是中国平安成立34周年暨第6个“平安公益日”。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平安在公益投入上的金额,已经由十年前的4900万元大幅上升至2.21亿元。自有数据可考以来,中国平安已经累计投入公益事业达15.87亿元,且在逐年增长。
“平安守护者”,也为社会责任落地生根起到了重要的催化作用。2021年的青海云南地震、河南山西暴雨等31起突发事件中,都能见到“平安守护者”的身影。据统计,2万名员工志愿者累计开展过超3900场“平安守护者行动”,覆盖人群超1000万。
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战略方向上,中国平安也积极加大对国家重点领域、重大战略、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
比如,在保险服务实体经济方面,中国平安连续4年累计投入52.3亿元支持白鹤滩水电站建设和产业发展。同时,中国平安还与广东省政府共同发起成立1500亿元规模的“广东平安发展基金”,投身到粤港澳大湾区机场、铁路和智慧城市建设当中。
目前中国平安已累计为大湾区重点建设项目投放保额超5000亿元,且集团上下共同参与其中。比如,平安智慧城市围绕大湾区政务服务、便民服务、就业创业、旅游服务等应用场景,构建了粤港澳大湾区一站式服务专区,打造掌上“城市服务大脑”;平安集团旗下金融壹账通与招商局港口集团携手合作,共同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物流及贸易便利化区块链平台项目”;而平安产险则承保粤港澳大湾区工程项目超过2万个,包括深圳城市轨道交通三期、深中通道、赣深铁路等特大区域交通工程,为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的建设“添砖加瓦”。
在金融服务“一带一路”发展方面,中国平安累计已为全球105个国家和地区的公共设施建设提供保险保障服务,包括巴基斯坦巴沙大坝、中老铁路重点项目,释放承保能力超万亿元。截止2022年10月,中国平安已经为“一带一路”沿线企业和项目提供总体投融资额超过3400亿元。
中国平安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切实履行两个坚守,让金融服务变得有温度。
专业创造价值
2022年7月,中国平安宣布回归品牌标识——“专业·价值”。专业创造价值,始终作为平安人的行动指南和不懈追求,成为公司战略创新和业务变革的强劲动力。
在专业创造价值的逻辑驱动下,中国平安内部的业务线也进行一系列优化升级。
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务持续推进改革,通过“保险+健康管理”“保险+居家养老”“保险+高端养老”三大核心服务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使用线上问诊的客户加保率为未使用客户的3.5倍,享有服务权益的客户贡献了46%的新业务价值;平安产险在行业内首创车险理赔视频查勘,平均耗时仅需5分钟,2022年上半年其车险一小时内赔付案件量占比达92.9%。
截至2022年6月末,平安集团个人客户的客均合同数稳步增长至2.95个,较年初增长1.4%。个人客户交叉渗透程度不断提升,有近40%的个人客户同时持有多家子公司合同。
保险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社会矛盾的减震器和风险稳定器,践行社会责任保险行业一直“在路上”。在保险行业努力追求高质量发展的过程当中,作为行业的头部企业,中国平安身先士卒,最终通过探索,成功将商业和社会责任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早在2019年,中国平安率先组建ESG办公室,正式搭建董事会负责的ESG治理架构,从环境、社会、经济、治理四个方面,建立了可持续发展模型。
此外,中国平安把ESG与投融资战略整合,秉承负责任投资之“道”,创新推出“新微贷”、“安惠系列”、“普惠系列”等产品。截至2022年9月末,中国平安综合运用保险资金、银行信贷及资产管理等金融资源,累计投入逾5.9万亿元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2022年4月,中国平安参与起草的国内首个《企业ESG披露指南》正式对外发布,该团体标准的发布填补了我国企业ESG披露标准领域的空白。
中国平安通过探索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模式,成功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由此可见,中国平安不仅注重企业自身的高质量发展,而且将可持续发展(ESG)的社会价值作为锚点,深度融入企业的长期发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