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报道
银行估值修复可期:浙商银行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构建安全边际
什么样的银行股能够率先反弹以及哪家银行能拥有更好的弹性,值得深度探讨?
作者:李意安 本文来源于十字财经
按照以往的规律,进入四季度,机构资金就不再在今年的行情走势上过度纠缠,而是开始研究明年的投资策略,通过展望来年的经营状况对资产进行新一轮估值。
上证指数3000点上下的市场情绪,杀估值已经成为常态,涨会涨出风险,跌也可能跌出机会。经济进入弱复苏阶段,银行板块的估值修复或许可以期待一下。
不可否认的是,银行股估值的长期走低已经被默认为常态。在2015年那轮波澜壮阔的杠杆牛之前,银行股也经历过漫漫熊途,2014年中,银行股PE/PB的倍率中位数为6.81/1.12倍,而2022年9月,A股上市的银行股的PE/PB的倍率已经下落到5.82/0.5倍左右,达到历史绝对低位,安全边际充分,中长期投资价值吸引力凸显。
问题来了,同样是被低估的标的,什么样的银行股能够率先反弹以及哪家银行能拥有更好的弹性,值得深度探讨。
银行股的估值逻辑比大多数行业要来的复杂。
从大环境来看,银行股的估值影响要素众多:宏观经济环境、货币政策变量,行业盈利增速、金融监管力度,当下,全球经济进入了一种低增长高动荡的周期,国内经济同样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性,增速放缓叠加疫情等黑天鹅的出现,银行业的竞争也进入了存量时代,存量时代比拼的是玻璃渣里找糖吃的能力,经营难度可谓空前。
如果说这些是影响行业整体估值的重要变量,细化到具体银行,要权衡的要素就更加多维:银行的区位、定位、战略、管理能力、产品和服务、ROA、ROE等,缺一不可。尤其对于中小银行而言,能否提前预判宏观变量抓住变革契机至关重要。
事实上,尽管长期以来银行被认为是经营风险的生意,但今非昔比,当下银行的商业模式早已没有那么简单。
随着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切换,无论是负债端还是资产端,银行的强势形象都已大大弱化。虽然风控仍是核心竞争力,却也仅仅只是“之一”,要从同业中胜出,还需要有配套的产品能力、服务能力。同质化经营年代早已雨打风吹去,差异化经营带来的价值分流已经越来越明显。
浙商银行贡献了一个很好的研究样本。
在股份制商业银行中,浙商银行十分年轻,2004年成立,刚到成人礼的年纪,也走到了一个不破不立的关键节点,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总部位于浙江,2019年完成A+H股两地上市之后,还仍然会被误认为城商行,无论是财报还是股价表现表现都差强人意,但是从去年开始,改变正在发生。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浙商银行高管层启动新一轮换届,更加年轻化、专业化,内部培养提拔为主的领导班子给浙商银行带来新的气象。新班子就位不久,提出“深耕浙江、数字化改革、五大业务板块、财富管理”四大战略重点,“夯基础、调结构、控风险、创效益”12字经营方针,“以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为压舱石,打造高质量发展的一流经营体系”的经营策略,明确了聚焦“大零售、大公司、大投行、大资管、大跨境”五大业务板块。一年多的时间,经营趋势能看到一个明显的稳中向好。
2022半年报是新班子的周年答卷。财报数据显示,浙商银行上半年总资产达2.52万亿,比上年末增长10.26%,其中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1.47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9.41%;总负债2.36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1.47%。其中吸收存款余额1.64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5.88%。营业收入317.40亿元,同比增长22.53%;其中利息净收入232.37亿元,同比增长14.03%;非息收入85.03亿元,同比增长53.90%,非息收入占比同比提升近5.5个百分点。资产质量上,截至6月末,浙商银行不良贷款率1.49%,比上年末下降0.04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185.74%,比上年末上升11.13个百分点。
近期,浙商银行在总行举办了新班子上任以来的首次战略推介会。会上,浙商银行再次抛出“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的概念,明确未来以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为压舱石,平滑经济周期给银行经营带来的波动性,目标是:希望经过几年的努力,把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所创造的营收占比提升到占全部营收的50%以上。
浙商银行副行长刘龙以客户质量和业务难易程度为横、纵轴,将银行可探索领域的业务领域分为四个象限:“客户优质业务又好做的,往往已经被国有大行拿下,客户也差业务也差的象限风险大、吃力不讨好没人去碰,剩下两个象限,一个是业务好但客户风险大,容易踩雷,另一个是客户好但业务难做,我们锚定的是这个领域。”刘龙表示,“经济周期弱敏感性资产就是在这个领域中发现,抓住好客户,再难的业务都有深入的空间。因为业务难,反而能建立深阔的护城河,一旦绑定客户就会建立信任感,从而建立高黏性,那才是真正的经济周期弱敏感的业务。”
作为经济运行的血管,银行扮演的是分配社会融资的重要角色,当然不可能真正意义上从周期中抽离,所谓“经济周期弱敏感”更多强调的是风险分散能力和更稳定的安全边际,银行真正能做的是组合资产的风险配比从而驾驭周期,而这种能力背后,是一系列组合拳。
破立之间的机变
推介会上,浙商银行行长张荣森明确表示,目前放在浙商银行面前的四大攻坚战:化风险、扩营收、稳股价、引战投,而这四大任务之间彼此也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出清历史包袱,化解存量风险是浙商银行高管层面前的首要任务,与此同时,浙商银行在也千方百计扩大营收规模,新班子上任以后连续4季度营收保持2位数以上的增长。上半年营收增速22.5%,在股份行梯队中拔得头筹,完成317亿。
比增长速度更重要的是增长质量,收入结构的优化才是重构底层价值的重要逻辑。浙商银行对零售和小微业务进行了优先级的战略置顶。对银行而言,小微与零售业务的最大好处是符合“小额分散”特征,从而平滑风险。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小微企业过去三年饱受疫情、逆全球化、产业迁移困扰,发改委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中国关闭企业数量为46万,注销工商主体超过200万,其中绝大多数是中小微。大量小微企业时刻存在因为资金链断直面生死存亡的风险。由此可见,小微金融需求巨大空间巨大,却并非一条容易的道路,完美符合了“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象限。自2004年成立以来小微金融是浙商银行的特色,1.4万亿贷款余额中,小微贷款占比超过20%。但尽管如此,结合数字技术、供应链玩法,小微金融仍有巨大突破空间。
此外,对于不消耗银行资本金的中收业务,浙商银行同样也有亮眼表现。去年国际结算业务一年增加了上千亿美元结算量,完成2000多亿美元,将来要在这块持续发力。
最后,是稳股价并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真金白银的护盘行动是为市场注入信心的有效手段。不完全统计,年内已有19家上市银行公告披露董监高、中层干部、主要股东增持的消息。浙商银行也不例外,一年内,高管纷纷出手对浙商银行进行了增持。
但从长期经营的角度来看,赢得资本青睐的决定因素始终是经营的基本面。战略能否落地,执行力至关重要。复杂系统下要保持顶层设计的有效性,是对管理能力是一种考验。“把一线营销人员和业务技术人员放到更重要的位置上,同时清退一批,把真正踏实干业务、懂业务、也想干事能干事的年轻干部推上去。 现在能够明显感觉到浙商银行对人才的吸引力在大幅提升,干部队伍的创业热情十分高涨。”张荣森表示。
“从资本市场的表现来看,银行股上市前三年一般要跌,即便是经营得好的银行,也需要这样一个过程。一方面资本市场对其关注度不足,需要一个熟悉过程。”有新财富分析师认为,“此外,股价表现好的中小银行有一个共同特征:拨备覆盖率连续提高3年,不良贷款率连续下降3年。连续两三年利润增速在行业里相对靠前位置,有2-3年业绩验证,大家对银行比较放心了。”
2022年底,浙商银行即将进入上市的第二个三年,新的挑战、新的机遇将同时来临。
浙江不仅是第四大经济体,也是是两山理论发源地和共同富裕示范区。作为浙江的唯一一家全国股份制银行,浙商银行扎根浙江大地,深耕浙江,支持浙江、支持浙商,这亦是未来重要的经营基础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