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晚报
犀牛早讯:可转债下修转股价迎来高峰 深圳出台外商投资条例
政策多维发力 吸收外资量质双提升可期
9月6日,湛江东海岛,巴斯夫(广东)一体化基地首套装置正式投产。这是德国企业在华投资规模最大的单体项目,也是巴斯夫迄今为止最大的海外投资项目,总投资达百亿欧元。专家表示,长期向好的经济基本面、超大规模的市场吸引力、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是外资持续深耕中国市场的主要原因。近期,新一轮稳外资政策信号已经释放,将从推动外资项目落地、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制造业引资及发挥开放平台引资带动作用等多方面综合发力,我国吸收外资有望保持向好态势。(中国证券报)
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企业创新发展动力足
采用第五套上市标准的科创板企业通过资金“活水”进行长期研发投入,并加快商业化进程,为我国医药领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全新动能。在上半年市场震荡之际,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企业得到了机构投资者持续、稳定配置。(中国证券报)
可转债下修转股价迎来高峰 相关上市公司有机可寻
据上海证券报记者统计,2018年至2021年,下修可转债转股价的公司家数分别为23家、17家、11家和31家。截至9月7日,年内已经有26家公司因触发条件而下修可转债转股价,距离2021年31家的历史高点只差5家。(上海证券报)
深圳出台外商投资条例 负面清单以外领域享内资企业同等条件
近日,《深圳经济特区外商投资条例》(下称《条例》)经深圳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拟于2022年11月1日起实施,为推动深圳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有力法治保障。《条例》禁止在国家发布的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以外制定外商投资准入的限制或者禁止性措施。(上海证券报)
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剧 上市公司多管齐下稳经营
汇率的影响已经传导至A股。半年报清晰反映出,对于海外融资头寸较大、美元负债较多的行业,人民币波动堪称利润“刺客”。尤其是ST海航、中国国航、南方航空和中国东航(四大航司,上半年合计汇兑损失近100亿元。(证券时报)
A股年内上演极致行情 基金业绩首尾相差113%
据数据统计,截至9月6日,在全市场的主动权益基金中,今年业绩最好的一只已经大赚70.73%,而业绩最差的一只亏损了42.12%,首尾相差113个百分点。特别是9月以来,市场震荡加剧,基金业绩再度分化,有的基金在刷新净值新高,有的基金却创下历史新低。(证券时报)
汇率波动不改外资增持中国资产趋势
9月7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9160元,较上一交易日调降64个基点。受外汇市场及其他因素影响,外资出现结构性减持部分中国资产的案例。但公开数据显示外资对中国资产增持仍是主流。(证券日报)
险资二季度加大权益投资配置力度 重仓股数量和市值双升
在政策的鼓励和支持下,险资择机加大权益投资配置力度。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二季度末,共有534家A股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出现了险资身影,险资合计重仓约795.8亿股,较一季度末增加约12.6亿股;合计重仓市值达1.23万亿元,较一季度末增加1134.5亿元。(证券日报)